返回目录
增支部经典

七 集

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觉者

七 集

第一 之五十

第一 财品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诸比丘应诺世尊:“大德!”世尊曰:

二 “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以何

为七耶?

三 诸比丘!此处,比丘欲利养、欲尊敬、欲名誉、无惭、无愧而有恶意、邪见。

七 集 第一 财品 一九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一九六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

四 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以何为

七耶?

2 五 诸比丘!此处,比丘不欲利养、不欲尊敬、不欲名誉、有惭、有愧、少欲而有

正见。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

一 “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以何

为七耶?

二 诸比丘!此处,比丘欲利养、欲尊敬、欲名誉、无惭、无愧而有嫉妒、有悭吝。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为同梵行者所爱、所喜、所尊重、所尊敬。

三 诸比丘!具足七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爱、所喜、所尊重、所尊敬。以何为

七耶?

四 诸比丘!此处,比丘不欲利养、不欲尊敬、不欲名誉、有惭、有愧而不嫉妒,

不悭吝。

诸比丘!具足是等七法之比丘,为同梵行者所受、所喜、所尊重、所尊敬。”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力。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三昧力、慧力。此等是七力。”

信力精进力 惭力与愧力

念力及定力 第七是慧力

此等力比丘 贤者快乐活

如理检寻法 慧观察义利

灯火是灭熄 得心之解脱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力。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信力、精进力、惭力、愧力、念力、三昧力、慧力。诸比丘!以何为信力

耶?

七 集 第一 财品 一九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一九八

三 诸比丘!此处有具信之圣弟子,信如来之菩提,如是,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

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御、天人师、觉者、世尊。诸比丘!

此为信力。诸比丘!又,以何为精进力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发勤精进之圣弟子,为断诸不善法,又,为具足诸善法而住,

努力、勇猛坚固、荷负善法而不舍。诸比丘!此为精进力。诸比丘!又,以何为惭

力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具惭之圣弟子,惭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惭恶不善

4 之诸法。诸比丘!此为惭力。诸比丘!又,以何为惭力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具愧之圣弟子,愧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愧恶不善

之诸法。诸比丘!此为愧力。诸比丘!又,以何为念力耶?

七 诸比丘!此处有具念之圣弟子,具足最胜之念慧,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所作,

[亦忆念随念]久远以前之所说。诸比丘!此为念力。诸比丘!又,以何为三昧力

耶?

八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离欲……乃至……具足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为三

昧力。诸比丘!又,以何为慧力耶?

九 诸比丘!此处有具慧之圣弟子,通达[五蕴之]生灭,善能决择,成就导正苦

尽之慧。诸比丘!此为慧力。

诸比丘!此等是七力。”

信力精进力 惭力与愧力

念力及定力 第七是慧力

此等力比丘 贤者快乐活

如理检寻法 慧观察义利

灯火是灭熄 得心之解脱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财。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

5 诸比丘!此等是七财。”

信财与戒财 惭财与愧财

七 集 第一 财品 一九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0

闻财与舍财 第七是慧财

此等之有财 男子或女人

称彼不贫穷 其生为不空

是故信与戒 清净与见法

是为诸佛教1贤者忆念行

注1 原本继续buddhanasasanam应读为buddhana sasanam,下以仿此。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财。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诸比丘!以何为信财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具信之圣弟子,信如来之菩提,如是,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

……乃至……觉者、世尊。诸比丘!此为信财。诸比丘!又,以何为戒财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离杀生……乃至……远离谷酒、木酒、酒精之放逸处。

诸比丘!此为戒财。诸比丘!又,以何为惭财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具惭之圣弟子,惭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惭恶不善

之诸法。诸比丘!此为惭财。诸比丘!又,以何为愧财耶?

六 诸比丘!此处有具愧之圣弟子,愧身之恶行、语之恶行、意之恶行,愧恶不善

之诸法。诸比丘!此为愧财。诸比丘!又,以何为闻财耶?

6 七 诸比丘!此处有多闻之圣弟子,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彼说初善、中善、后善

及有义、有文之教法,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之宣示,彼多闻受持如是之诸法,于语

熟达,于意思惟,于见善通达。诸比丘!此为闻财。诸比丘!又,以何为舍财耶?

八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以心离悭吝垢而住家、放舍、伸手而施、欣于弃舍、

任其行乞、欣给施物。诸比丘!此为舍财。诸比丘!又,以何为慧财耶?

九 诸比丘!此处有具慧之圣弟子……乃至……[成就]导正苦尽之[慧]。诸比丘!

此云为慧财。

诸比丘!此等是七财。”

信财与戒财 惭财及愧财

七 集 第一 财品 二0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二

闻财并舍财 第七是慧财

有此等之财 男子或女人

称彼不贫穷 其生为不空

是故信与戒 清净与见法

是为诸佛教 贤者忆念行

一 时,郁伽大臣往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郁伽大

臣白世尊言:“稀有,大德!未曾有,大德!此弥伽罗长者有如是之富、如是之大

7 财、如是之大受用。”“郁伽!弥伽罗长者有如何之富、如何之大财、如何之大受用

耶?”“大德!有金百百千,何况银耶?”“郁伽!实为财耶?我不云此为非存在之

财,郁伽!然而,所云财者,与火、水、王、贼、怨敌、相续者之共[容]通。郁

伽!此等七财,不与火、水、王、贼、怨敌、相续者共通,何等为七耶?即信财、

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慧财。郁伽!此等七财,不与火、水、王、贼、

怨敌、相续者共通。”

信财与戒财 惭财及愧财

闻财并舍财 第七是慧财

有此等之财 男子或女人

彼者有大财 天界不征服

是故信与戒 清净与见法

是为诸佛教 贤者忆念行1

注1 原本有medhavi暹罗本之medhavi为正确。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结。以何为七耶?

二 即:随贪结、嗔结、见结、疑结、慢结、有贪结、无明结。

诸比丘!此等是七结。”

七 集 第一 财品 二0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四

一 “诸比丘!为断七结,为断而修梵行。以何为七耶?

8 二 即:为断随贪结,为断而修梵行;为断嗔结……乃至……见结……疑结……慢

结……有贪结……无明结,为断而修梵行。

诸比丘!为断此等七结,为断而修梵行。诸比丘!从此,比丘之随贪结断,根

断如切多罗[树]头,不能再存,未来不生。嗔结……乃至……断见结……疑结……

慢结……有贪结……无明结,根断如截多罗[树]头,不能再存,未来不生。诸比

丘!此比丘谓断渴爱、离结、正现观慢、作苦边。”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结。以何为七耶?

二 即:随贪结、嗔结、见结、疑结、慢结、嫉结、悭结。

诸比丘!此等是七结。”

摄句:

9 二爱、力、财之略与广等二

郁伽、结、断、悭等为十结

第二 随眠品

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随眠。以何为七耶?

二 即:欲贪随眠、嗔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

诸比丘!此等是七随眠。”

十二

一 “诸比丘!为断七随眠,为断而修梵行。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为断欲贪随眠,为断而修梵行;为断嗔随眠……乃至……见随眠……疑随

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为断而修梵行。

诸比丘!为断此等七随眠,为断而修梵行。诸比丘!从此,比丘之欲贪随眠断,

断根如截多罗[树]头,不能再存,未来不生。断嗔随眠……乃至……见随眠……

疑随眠……慢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断根如截多罗[树]头,不能再存,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0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六

未来不生。诸比丘!谓:此比丘断渴爱、退结、正现观慢、作苦边。”

10 十三

一 “诸比丘!具足七支之家族,未访时则不适访,或访已而不适坐。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喜迎,不喜问讯,不喜与座,彼秘藏真实,与多中之少,与优中之劣,

以不尊敬给与而不以尊敬。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支之家族,未访时则不适访,或访已而不适坐。

三 诸比丘!具足七支之家族,未访时则适访,或访已而适坐。以何为七耶?

四 即:喜迎,喜问讯,喜与座,彼不秘真实,与多中之多,与优中之优,以尊敬

给与而不以不尊敬。

诸比丘!具足此等七支之家族,未访时则适访,或访已而适坐。”

十四

一 “诸比丘!此等七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以何为七耶?

二 即:俱分解脱、慧解脱、身证、见至、信解、随法[行]、随信[行]。

11 诸比丘!此等七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

十五

一 “诸比丘!譬如此等七种于水中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一次沈于水,则沉下。诸比丘!复次,世间有

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再]沉下。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

[从水]浮出已,而住立。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

而观察省察。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前进。诸比

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达浅滩。诸比丘!复次,世间

有一类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渡达彼岸,为住立陆上之婆罗门。诸比丘!如

何为补特伽罗,一次沈于[水],则沉下耶?

三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一向具足黑之不善法,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

罗,一次沈于[水],则沉下。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再]沈

下耶?

四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0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0八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

其信于彼不住立,不增唯减。其惭于彼……乃至……其愧于彼……其精进于彼……

其慧于彼不住立,不增唯减。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是[再]

沉下。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而住立耶?

12 五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其信于

彼不减不增而住立。其惭于彼……乃至……其愧于彼……其精进于彼……其慧于彼

不减不增而住立。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罗,[从水]浮出而住立。诸比丘!如何为

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观察省察耶?

六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彼尽

三结而为预流者、不退堕者、决定者、趣向菩提者。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罗,[从

水]浮出已而观察省察。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前进耶?

七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彼尽

三结,灭贪、嗔、痴为一来者,一次来此世而尽苦边。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罗,

[从水]出已而前进。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而达浅滩耶?

八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彼尽

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于彼处般涅槃,自其世为不退转者。诸比丘!如是之补特伽

罗,[从水]浮出已而达浅滩。诸比丘!如何为补特伽罗,[从水]浮出已,度达彼

岸,为住立于陆上之婆罗门耶?

13 九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谓:‘善哉!于诸善法有信。善哉!……有惭。

善哉!……有愧。善哉!……有精进。善哉!于诸善法有慧。’[从水]浮出,彼尽

诸漏,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了知、证、具足已而住。诸比丘!如是之补

特伽罗,[从水]浮出已,广达彼岸,为住立于陆上之婆罗门。

诸比丘!譬如是等七种水中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

十六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0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0

一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

田。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一切行观察无常,考想无常,知觉无常,常

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尽诸漏,……乃至……作证,具足已而住。

三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一切行观察无常,考想无常,知觉无

常,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漏长尽时即命长尽时,非前非后。诸

比丘!此为第二种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四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一切行观察无常,考想无常,知觉无

14 常,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尽五顺下分结,而有中间般涅槃……

乃至……有损害般涅槃……有无行般涅槃……有有行般涅槃……为上流,趣向色究

竟者。诸比丘!此为第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

上福田。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

田。”

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七

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一切行观察苦而住,……乃至……于一切法

观察无我而住,……于涅槃观察乐,考想于乐,知觉于乐,常恒不绝,以心胜解,

依慧检察而住。彼尽诸漏,……乃至……作证,具足已而住。诸比丘!此为第一种

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三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涅槃不绝观察于乐,考想于乐,知觉

于乐,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漏长尽时即命长尽时,非前非后。

诸比丘!是为第二种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四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涅槃观察乐,考想于乐,知觉于乐,

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检察而住。彼尽五顺下分结,而有中间般涅槃……乃至

15 ……有损害般涅槃……有无行般涅槃……有有行般涅槃,为上流,趣向色究竟。诸

比丘!此为第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一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二

诸比丘!此等七补特伽罗,是应请……乃至……世间之无上福田。”

十八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种无十事1。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受学有强欲,又,未来于受学不舍爱乐;于法察忍有

强欲,又,未来于法察忍不舍爱乐;于欲调伏有强欲,又,未来于欲调伏不舍爱乐;

于宴默有强欲,又,未来于宴默不舍爱乐;于发勤精进有赖欲,又,未来于发勤精

进不舍爱乐;于念慧有强欲,又,未来于念慧不舍爱乐;于见决择有强欲,又,未

来于见决择不舍爱乐。

诸比丘!此等是七种无十之事。”

注1 无十事(niddasa-vatthu)依注释无十事,有如是言:无十之事、无十之比丘、无二十、

无三十、无四十、无五十之(比丘)。依所传,此问题于外道众之间,其外道众十岁死之

尼干多(nigantha)说为无十。依所传,彼不再为十岁,不单不为十岁,亦不为九岁或一

岁。依此理由,二十岁死之尼干多,说无二十、无三十、无四十、无五十。具寿阿难陀于

村里游行,闻此说而回住而白世尊。世尊曰:阿难!此非外道之称,是我教中漏尽者之

称。其漏尽者若于十岁圆寂,不再成为十岁,又不单不成十岁,且不再为九岁、乃至一岁、

乃一个月、一须臾也。何以故?无再续生也。无二十等亦全同此理由(Monorathapuran

i Siamese ed.Vol.III.P.183)。然niddasa是nirdasa(Skt.)nir是否认之义。依此

niddasa无十则涅槃之一称。而niddasa-vatthu“无十之事”为得涅槃之基础,为至涅槃

道程之义。

摄句:

二之随眠、族1、补特伽罗、水之譬喻

作无常、苦、无我、涅槃与无十事

注1 原本之kusalam依暹罗本kulam订正之。

七 集 第二 随眠品 二一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四

16 第三 跋耆品

十九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毗舍离之萨兰达制多(塔)。尔时,诸多之离车人诣世

尊之住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彼等离车人作如是言:

“离车人!我示汝等七不衰法,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彼等离车人应诺世尊:

“唯然。大德!”世尊如是言:

二 “离车人!何等为七不衰法耶?离车人!跋耆人再三聚集,多次聚集;离车人!

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跋耆人和合而集,和合而立,跋耆人和合而尽

其所作;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跋耆人不施设未施设者,不

断已施设者,仅就前所施设跋耆之法,而尽其所行;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

衰减。离车人!跋耆之任何人,对跋耆之老人皆恭敬、尊重、尊敬、予供养,又尽

其所思,闻彼等之言;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跋耆之任何人,

不强将良家妇女与良家童女带离,亦不以暴力抑留;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

17 衰减。离车人!跋耆人对于凡跋耆之塔庙,不论是境内,或是境外皆予恭敬、尊重、

尊敬、供养;又,对彼等以前所给予者,给予如法之供物,不尽其损灭;离车人!

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跋耆人对于诸阿罗汉,不论是未来之诸阿罗汉

欲来领土内,或是已来之诸阿罗汉于领土内安乐而住,皆尽其完备如法庇护;离车

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离车人!此等七不衰法,跋耆人现在[所有];又,

跋耆人对此等七不衰法遵从;离车人!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耆阇崛山。尔时,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

欲袭击跋耆人。彼如斯言:“彼等如是大威德力,有如是大神力,我可击破彼等跋耆

人,当灭亡跋耆人,可令跋耆人至于不幸之灭亡。”其时,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

向摩揭陀之大臣禹舍婆罗门言:“来!汝婆罗门!当诣世尊之处。至已,作如是言

问:“顶礼世尊[两]足,为少病少恼、健康、强壮、安乐而住耶?大德!摩揭陀

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奉问:顶礼世尊[两]足,为少病少恼、健康、强壮、安乐而住

耶?”而且,又如是言:‘大德!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欲袭击跋耆人,彼如斯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一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六

言:“彼等如是大威德力,有如是大神力,我可击破彼等跋耆人,当灭亡跋耆人,可

18 令跋耆人至于不幸之灭亡。”世尊所说示,完全如实摄受而告我,诸如来决不语不

实。’”

“尊王!唯然。”摩揭陀大臣禹舍婆罗门,答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诣世尊

之处。至已,与世尊互相庆慰,交谈欢喜感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摩揭陀大

臣禹舍婆罗门向世尊如斯言:“尊者瞿昙!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奉问:‘顶礼尊

者瞿昙两足,为少病少恼、健康、强壮、安乐而住耶?’又如斯言:‘尊者瞿昙!

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欲袭击跋耆人,彼如斯言:“彼等如是大威德力,有如是大

神力,我可击破彼等跋耆人,当灭亡跋耆人,可令跋耆人至于不幸之灭亡。’”

二 尔时,复次,具寿阿难于世尊之后,扇风世尊而立。时,世尊对具寿阿难而言:

“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再三聚集,有多次聚集?”“大德!我已闻,跋耆

人再三聚集,有多次聚集。”“阿难!跋耆人再三聚集,多次聚集:阿难!跋耆人期

待繁荣,非衰减。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和合而集,和合而立,和合而作跋

耆之所作?”“大德!我已闻,跋耆人和合而集,和合而立,和合而作跋耆之所作。”

19 “阿难!跋耆人和合而集,和合而立,和合而尽其跋耆之所作;阿难!跋耆人期待繁

荣,非衰减。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不施设未施设者,不断已施设者,就前

所施设跋耆之法如实而行?”“大德!我已闻。跋耆人不施设未施设者,不断已施设

者,就前所施设之法如实而行。”“阿难!跋耆人不施设未施设者,不断已施设者,

就前所施设跋耆之法如实尽其所行:阿难!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如何,阿难!

汝闻耶:跋耆人之任何人对跋耆之老人皆恭敬、尊重、尊敬、供养;又,思惟当闻

彼等之言?”“大德!我已闻。跋耆之任何人对跋耆之老人皆恭敬、尊重、尊敬、供

养;又思惟当闻彼等之言。”“阿难!跋耆之任何人对跋耆之老人皆恭敬、尊重、尊

敬、供养;又,尽其所思当闻彼等之言:阿难!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如何,

阿难!汝闻耶:跋耆之任何人不强将良家妇女与良家童女带离,亦不以暴力抑留?”

“大德!我已闻。跋耆之任何人不强将良家妇女与良家童女带离,亦不以暴力抑留。”

“阿难!跋耆之任何人不强将良家妇女与良家童女带离,亦不以暴力抑留;阿难!跋

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对于凡跋耆之塔庙,不论于

境内或境外皆恭敬、尊重、尊敬、供养;又,对彼等以前所给予者,所给予如法之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一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一八

20 供物皆不损减?”“大德!我已闻。跋耆人对于凡跋耆之跋耆制多,不论于内部,或

外部皆恭敬、尊重、尊敬、供养;又,对彼等以前所给予者,给予如法之供物皆不

损减。”“阿难!跋耆人对于凡跋耆之塔庙,不论于境内或境外皆恭敬、尊重、尊敬、

供养;又,对彼等以前所给予者,给予如法之供物皆不损减;阿难!跋耆人期待繁

荣,非衰减。如何,阿难!汝闻耶:跋耆人对于诸阿罗汉,不管于未来之诸阿罗汉

欲来领土内,或已来之诸阿罗汉于领土内安乐而住,皆尽其完备如法庇护?”“大德!

我已闻。跋耆人对诸阿罗汉,不论于未来之诸阿罗汉欲来领土内,或已来之诸阿罗

汉于领土内安乐而住,皆尽其完备如法庇护。”“又,阿难!跋耆人对诸阿罗汉,不

论于未来之诸阿罗汉欲来领土内,或已来之诸阿罗汉于领土内安乐而住,皆尽其完

备如法庇护;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

三 时,世尊对摩揭陀之大臣禹舍婆罗门曰:

“婆罗门!我一时住毗舍离之萨兰达制多(塔)。于是,我对跋耆人说此等七不

衰法。又,婆罗门!此等七不衰法乃现在于跋耆人;又,只要跋耆人乃尽其遵从此

等七不衰法。婆罗门!跋耆人期待繁荣,非衰减。”

四 如是闻已,摩揭陀之大臣禹舍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者瞿昙!只有成就任何一不衰法之跋耆人皆期待繁荣,非衰减,况于[具足]

七不衰法耶?尊者瞿昙!确实,于摩揭陀王韦提希子阿阇世,不能破跋耆。又,除

21 [自]破者外,战者无法成功。如今,尊者瞿昙!我等将行,我等多事务,为多所

作。”“婆罗门!如汝所思惟,今是其时。”时,摩揭陀之大臣禹舍婆罗门欢喜世尊之

所说,随喜从座起而去。

二十一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耆阇崛山。于其处,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

丘!我教示七不衰法,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彼等诸比丘应诺世尊言:“唯然,

大德!”世尊曰:

二 “诸比丘!如何为七不衰法耶?诸比丘!诸比丘再三聚集,多次聚集;诸比丘!

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和合而集,和合而立,和合而尽其僧伽

之所作;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又,不施设未施设者,不断

已施设者,就所施设之学处,而尽其所行;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一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0

比丘!任何比丘对于长老、久出家者、僧伽之长老、僧伽领导之比丘皆恭敬、尊重、

尊敬、供养;又,尽其所思当闻彼等之言;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

比丘!诸比丘若生起引生后有之渴爱,不被其所支配;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

22 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于阿兰若之床座,不贪著顾念;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

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对于未来之美好同梵行者欲来,或于已来之美好同梵行者

欲安乐而住,其尽顾念;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是等之七不衰法,存立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是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二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不衰法于汝等……乃至……

二 诸比丘!如何为七不衰法耶?诸比丘!诸比丘不以世俗事为喜,不以世俗事为

快,不以世俗之快尽其所贪;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

不以谈话尽其所好……不以睡眠尽其所好……不以杂众尽其所好……无恶意,不以

恶意尽其征服。……无恶友,无恶同僚,不尽其恶交际……仅证得殊胜,不半途而

舍。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是等之七不衰法,乃现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是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三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不衰法于汝等……乃至……

23 二 诸比丘!何等为七不衰法耶?诸比丘!诸比丘尽其有信;诸比丘!诸比丘之期

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尽其有惭……尽其有愧……尽其多闻……尽其发

勤精进……尽其具念……尽其具慧;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此等之七不衰法,乃现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此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四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不衰法于汝等……乃至……

二 诸比丘!何等为七不衰法耶?诸比丘!诸比丘尽其修习念觉支;诸比丘!诸比

丘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尽其修习择法觉支……尽其修习精进觉支……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二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二

尽其修习喜觉支……尽其修习轻安觉支……尽其修习定觉支……尽其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此等之七不衰法,乃现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此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24 二十五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不衰法于汝等……乃至……

二 诸比丘!如何为七不衰法?诸比丘!诸比丘尽其修习无常想;诸比丘!诸比丘

期待繁荣,非衰减。诸比丘!诸比丘尽其修习无我想……尽其修习不净想……尽其

修习过患想……尽其修习断想……尽其修习离贪想……尽其修习灭想;诸比丘!诸

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诸比丘!此等之七不衰法,乃现于诸比丘;又,诸比丘尽其遵从此等之七不衰

法;诸比丘!诸比丘期待繁荣,非衰减。”

二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有学比丘之衰减。以何为七耶?

二 即:好世俗事,好言说,好睡眠,好杂众,不守护诸根门,食不知量,又,于

僧伽有僧伽作务时,有学之比丘不如是思惟:‘于僧伽实则有出家既久之诸上座、

长老,彼等当务其职责’,而自行其事1。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有学比丘之衰减。

三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有学比丘之不衰减。以何为七耶?

25 四 即:不好世俗事,不好言说,不好睡眠,不好杂众,守护诸根门,食知量,又,

于僧伽有僧伽作务时,有学之比丘如是思惟:‘于僧伽实则有出家既久之诸上座、

长老,彼等当务其职责’,不自行其事。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有学比丘之不衰减。”

注1 于原本虽有vo yogam当读为voyogam。

二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优婆塞之衰减。以何为七耶?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二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四

二 即:止见比丘,怠闻正法,不学增上戒,于长老及新比丘多不欢喜,有难诘心

求法之缺点,追求供养教(佛之教)外者,而且以彼为先。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优婆塞之衰减。

三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优婆塞之不衰减。以何为七耶?

四 即:不止见比丘,不怠闻正法,修学增上戒,于长老或新比丘多欢喜,无难诘

心、不求法之缺点,不求供养教(佛之教)外者,而且不以彼为先。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将导优婆塞之不衰减。”

26 优婆塞止见 于自修习人

又止闻圣法 不学增上戒

于诸比丘中 则越发无信

难诘心求法 乃欲想听闻

又追求供养 [佛之教]外者

而且优婆塞 故以彼为先

所示此等者 于七衰减法

行之优婆塞 令衰减正法

优婆塞不止 自见修习人

不止闻圣法 修学增上成

于诸比丘中 彼越发增信

无诘心求法 乃欲想听闻

不追求供养 [佛之教]外者

因此优婆塞 不以彼为先

所示之此等 于七不衰法

行之优婆塞 不衰减正法

二十八~三十

一 “诸比丘!是等为优婆塞之七种不幸……诸比丘!此等为优婆塞之七种幸……

诸比丘!是等为优婆塞之七种破坏……诸比丘!此等为优婆塞之七种生起。以何为

七耶?

七 集 第三 跋耆品 二二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六

二 即:不止见比丘,不怠闻正法,修学增上戒,于长老及新比丘中多欢喜,无难

诘心、不求法之缺点,不求供养教(佛之教)外者,而且不以彼为先。

诸比丘!是等七者,为优婆塞之生起。”

27 优婆塞止见 于自修习人

又止闻圣法 不学增上戒

于诸比丘中 则越发无信

难诘心求法 乃欲想听闻

又追求供养 [佛之教]外者

而且优婆塞 故以彼为先

所示此等者 于七衰中法

行之优婆塞 令衰减正法

优婆塞不止 自见修习人

不止闻圣法 修学增上戒

于诸比丘中 彼越发增信

无诘心求法 乃欲想听闻

不追求供养 [佛之教]外者

因此优婆塞 不以彼为先

所示之此等 于七不衰法

行之优婆塞 不衰减正法

摄句:

萨兰达、禹舍、比丘、世俗事、信

觉想、有学、衰不衰、不幸、破坏

第四 天品

三十一

一 时,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1只多林已,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二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二八

28 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彼天白世尊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

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尊敬不放逸、

尊敬承迎。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彼天如斯言已,大师赞可。其时,

彼天思:“大师赞可我。”乃问讯世尊,右绕而消失。

二 尔时,世尊于其夜过后,向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只多林已,来诣我所。至

已,问讯于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彼天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

法将导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

三摩地、尊敬不放逸、尊敬承迎。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

彼天如斯言,如斯言已,乃问讯我,若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尊敬不放逸 尊敬于承迎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注1 原本obhasetva依暹罗本订正为obhasetva。

三十二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照只多林已,来诣我所,

29 至已,问讯于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彼天,对我作如斯言:‘大德!

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

学、尊敬三摩地、尊敬惭、尊敬愧。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不衰退。诸比丘!

彼天如斯而言,如斯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具足惭与愧 从顺尊敬者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三十三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二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0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乃至……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

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

善言、善友。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彼天如斯言,如斯

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善友与善言 从顺尊敬者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30 三十四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乃至……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

比丘之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

地、善言、善友。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彼天如斯言,

如斯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二 如是而闻,具寿舍利弗向世尊作如斯言:

三 “大德!我依世尊所略说,方能如是广知此义。大德!世有比丘自尊敬师;又,

赞叹、尊敬师,而且劝导凡不尊敬师之其他诸比丘要尊敬师;又,对于凡尊敬师之

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又,自尊敬法……乃至……尊敬僧伽……尊敬学……尊

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又,为善友之赞叹者,而且劝导凡非善友之其他诸比

丘令为善友;又,对于凡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大德!我依世尊所

略说,乃能如是广知此义。”

四 “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舍利弗!汝依我所略说,能如是广知此义。舍利

弗!世间有比丘自尊敬师;又,赞叹、尊敬师,而且劝导凡不尊敬师之其他诸比丘

31 尊敬师;又,对于凡尊敬师之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又,自尊敬法……乃至……

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又,为善友之赞叹者,而

且劝导凡非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令为善友;又,对于凡为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作真实适

时之赞叹。舍利弗!依我所略说,此义应可如是广见。”

三十五

一 “诸比丘!成就七支之比丘,可作道友交际。以何为七耶?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三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二

二 即:难与而与,难作而作,难忍而忍,告白秘密于彼,守护彼之秘密,于不幸

而不舍,即使[财]尽皆不经蔑。

诸比丘!成就是等七支之比丘,可作道友交往。”

友难与而与 又难作而作

又对彼难忍 亦忍受恶言

告白彼秘密 守彼之秘密

于不幸不舍 财尽不轻蔑

此有是等理 凡补特伽罗

彼友情为友 如斯可交往

32 三十六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虽被拒绝亦应作道友应待、交往、尊敬。

二 即:为可爱、可意、尊重而有教养、有德、为语柔软、作甚深之谈者;又,不

引入不合理之事。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虽被拒绝亦应交为友,应尊敬。”

可爱尊重教养 有德与语柔软

作甚深之谈话 不引不合理事

此有是等之理 一切补特伽罗

彼如是而为友 哀愍义利之欲

即使蒙受损失 应以友情交际

三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不久而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如实知此心不动;于内有惛沉心,如实知于内有惛沉心;

于外有散心,如实知于外有散心;彼知受生,知住,知灭;知想生,知住,知灭;

33 知寻生,知住,知灭;而且,彼于适不适、劣胜、黑白相杂之诸法,依慧而善摄取,

善作意,善思惟,善知得。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久而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

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舍利弗,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七耶?

四 诸比丘!于舍利弗如实知此心不动;于内有惛沉心,我如实知于内有惛沉心;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三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四

于外有散心,我如实知于外有散心;彼知受生,知[受]住,知[受]灭;知想生,

知[想]住,知[想]灭;知寻生,知[寻]住,知[寻]灭;而且彼于适不适、

劣胜、黑白相杂之诸法,依慧而善摄取,善作意,善思惟,善知得。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舍利弗,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

34 三十八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心欲则如意而转,而比丘心不欲则如实不转。以何

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善巧三摩地,善巧得三摩地,善巧住三摩地,善巧出三

摩地,善巧三摩地之喜悦,善巧三摩地之境,善巧三摩地之引发。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心欲则如意而转,而比丘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舍利弗,心欲则如意而转,而舍利弗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以何为七耶?

四 诸比丘!此舍利弗是善巧三摩地,善巧得三摩地,善巧住三摩地,善巧出三摩

地,善巧三摩地之喜悦,善巧三摩地之境,善巧三摩地之引发者。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舍利弗,心欲则如意而转,而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三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具寿舍利弗于日前时分,著内

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舍卫[城]。其时,具寿舍利弗如是思惟:“至舍卫

35 [城]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之园。”其时,具寿舍利弗乃往外道普行者

之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二 而于其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二年之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之比丘1。”其时,具寿舍利弗不喜

亦不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则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彼

等所言之义。

三 尔时,具寿舍利弗于舍卫[城]乞食已,从乞食而归,食后,诣世尊之处。至

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于此,

我于日前时分,著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舍卫[城]。大德!此时我如是思惟:

‘至舍卫[城]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大德!尔时,我往外道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三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六

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大德!尔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36 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之比丘。’大德!尔时,我不喜亦不

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则从座而起离去,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

所义。大德!于此法律,单依年之算数,得认为无十之比丘耶?”“舍利弗!于此法

律,单依年之算数,不能认作无十之比丘。舍利弗!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

证已而宣说。以何为七耶?

四 舍利弗!世间有比丘,于学有强欲,又,未来于学不舍爱乐;于法察忍而有强

欲,又,未来于法察忍而不舍爱乐;于欲调伏而有强欲,又,未来于欲调伏而不舍

爱乐;于宴默有强欲,又,未来于宴默不舍爱乐;于发动精进而有强欲,又,未来

于发勤精进不舍爱乐;于念慧有强欲,又,未来于念慧不舍爱乐;于见决择有强欲,

又,未来于见决择不舍爱乐。

舍利弗!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

五 舍利弗!成就此等七种无十事之比丘,既已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

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二十四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

37 既已满三十六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四十八年间,

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

注1 “无十比丘”niddasa bhikkhu称至涅乐、漏尽之比丘。参照十八之注。

四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憍赏弥之瞿私多园。尔时,具寿阿难于日前时分,著

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憍赏弥。尔时,具寿阿难如是思惟:“至憍赏弥乞食过

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尔时,具寿阿难往外道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

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二 而于其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

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其时,具寿阿难不喜亦不咎彼

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乃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言之义。

三 尔时,具寿阿难于憍赏弥乞食已,从乞食而归,食后,诣世尊之处,至已,问

七 集 第四 天品 二三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三八

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于此,我于日前

38 时分,著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入舍卫[城]。大德!此时,我如是思惟:‘至憍

赏弥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大德!尔时,我往外道普行者园,

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大德!尔时,

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二年间,若行

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大德!尔时,我不喜亦不咎于彼等外道普

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乃从座而起,诣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言之义。大德!

于此之法律,单依年之算数,得认作无十比丘耶?“阿难!于此法律,单依年算数,

不能认作无十比丘。阿难!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以何为七耶?

四 阿难!世间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多闻、发动精进、具念、具慧。阿难!

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

39 五 阿难!成就此等七种无十之事比丘,既已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

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二十四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

三十六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四十八年间,若行清净

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

摄句:

不放逸、有惭、二之善言、二友

二之无碍解1、二意2、二无过失

注1 关于无碍解有二,于第三十七章中,虽分说二种,其实是一章

2 关于意有二,于第三十八章中,虽分说二种,其实是一章。

第五 大供牺品

四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识住1。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异、想异。譬如人、一分天、一分恶趣,是第一之识住。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三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0

40 三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异、想异。譬如梵众天初起,是第二之识住。

四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一、想异。譬如极光净天,是第三之识住。

五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一、想一。譬如偏净天,是第四之识住。

六 诸比丘!有有情是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入无边空之空无

边处,是第五之识住。

七 诸比丘!有有情超越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之识无边处,是第六之识住。

八 诸比丘!有有情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是第七之识住。

诸比丘!此等为七识住。”

注1 集异门足论第十七(大正藏二六、四三七c)。

四十二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定之资粮。以何为七耶?

二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诸比丘!依此等七支,

而培养心一境性,诸比丘!称为有依或有资粮之圣正定。”

41 四十三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火。以何为七耶?

二 即:贪火、嗔火、痴火、应请火、长者火、应施火、薪火。

诸比丘!此等为七火。”

四十四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为大祭祀而

献供,五百之牡牛为牺牲而祭祀,五百牡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牝犊为牺牲而祭祀,

五百之牡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之牡山羊为牺牲而祭祀。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

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

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

可大加称赞。”“婆罗门!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再

者,……三度,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

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二

42 大加称赞。”“尊者瞿昙!实则尊者瞿昙与我等即完全一致。”

二 如是闻之具寿阿难,对优竭提舍利婆罗门如是言:“婆罗门!向诸如来非应如是

问:‘尊者瞿昙!我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

诸如来实可如是问:‘大德!我欲点火,欲建柱,大德世尊!请教示我。大德世尊!

请教示我,即长时为我之义利安乐。’”

三 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欲点火,欲建柱,尊者瞿昙!

请教示我。尊者瞿昙!请教示我,即长时为我之义利安乐。”“婆罗门!令点火,令

建柱,且于祭祀之前,为不善而生苦,则为苦异熟而建立三刀。以何为三耶?

四 即:身刀、语刀、意刀。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令建柱,如是心起:

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牝犊,为祭祀而杀此

等牡羊,为祭祀而杀此等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作不

善;我求善趣之道,非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为第

43 一之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为苦异熟之意刀。

五 复次,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且如是语: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

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牝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羊,为祭祀而杀此

等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作不善;我求善趣之道,非

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为第二之不善而生苦,则建

立为苦异熟之语刀。

六 复次,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

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牡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牝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

牡羊;自己由始,为祭祀而杀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

作不善;我求善趣之道,非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

为第三之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为苦异熟之身刀。

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为此等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以苦为异熟

之三刀。

七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应断、应避、不可用。以何等为三耶?

44 八 即:贪火、嗔火、痴火。婆罗门!何故此之贪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九 婆罗门!因贪而爱染、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四

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恶

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贪火应断、应避、不可用。又,婆罗门!何故

此之嗔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一0 婆罗门!因嗔而有怒、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

行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

恶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嗔火应断、应避、不可用。又,婆罗门!何

故此之痴火应断、应避、不可用耶?

一一 婆罗门!因痴为愚痴、被克服、心把捉者,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

行恶行。彼以身行恶行已,以语行恶行已,以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恶处、

恶趣、险难、地狱。婆罗门!是故此之痴火应断、应避、不可用。

婆罗门!此等之三大应断、应避、不可用。

一二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以何为三耶?

45 一三 即应请火、长者火、应施火。婆罗门!以何为应请火耶?

一四 婆罗门!此处有人有母或父,婆罗门!是称为应请火。何以故耶?

婆罗门!从彼等而请。是故,此应请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

易预告其幸福。又,婆罗门!以何为长者火耶?

一五 婆罗门!此处有人有儿子,或妻子,或奴仆,或遣使,或雇工,婆罗门!此

称为长者火。是故,此长者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又,婆罗门!何者为应施火耶?

一六 婆罗门!此处凡沙门、婆罗门远离憍放逸,于忍辱、柔和而坚固,独自调御,

独自寂静,独自般涅槃,婆罗门!此称为应施火。是故,此应施火尊敬已、尊重已、

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婆罗门!此等之三火,尊敬已、尊重已、恭敬已、供养已,容易预告其幸福。

又,婆罗门!此之薪火,常令燃娆,常令惜护,常令消灭,常令投置。”

一七 如是闻之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是明白。尊者瞿昙!

46 是明白。尊者瞿昙从今以后,我存念尽形寿归依而为优婆塞。尊者瞿昙!此时我欲

放五百之牡牛与命,放五百之牡犊与命,放五百之牝犊与命,放五百之牡羊与命,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六

放五百之牡山羊与命,食青车,饮冷水,冷风吹与彼等。”

四十五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想1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

我想。

诸比丘!此等七想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

甘露。”

注1 长阿含众集经(大正藏一、四九)。

四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想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

我想。

三 诸比丘!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

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四 诸比丘!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行淫欲而不著,厌离转出而

47 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

进。诸比丘!如是,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行淫欲而不著,厌离

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

行淫欲而贪著,不厌离而持续,则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不净想,我于

以前成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不净

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行淫欲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

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不净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

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

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四八

五 诸比丘!死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

48 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六 诸比丘!充满死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离转出

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

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死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

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死想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贪著

于活命之希望,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死想,我于以前或

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死想所积集

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活命之希望,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

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死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

49 是,乃生正智。诸比丘!死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

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七 诸比丘!食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八 诸比丘!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贪著于味渴爱,……乃

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而不著,厌离转出而不

进。诸比丘!如是,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味渴爱,……

乃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食不净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贪

著于味渴爱,或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食不净想,我于以

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不净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味渴爱,……乃至……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

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食不净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

50 是,方生正智。诸比丘!食不净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

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九 诸比丘!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

露,究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0 诸比丘!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世间,

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不著,厌离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四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0

转出而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

不著于世间,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贪著于世间,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

我非修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

生正智。诸比丘!又,若充满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贪

51 著于世间,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一

切世间不可乐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

比丘!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一 诸比丘!无常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二 诸比丘!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敬名声,厌

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譬如投入火中之鸡翼或腱片不著,厌离转

出而不进。诸比丘!如是,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

敬名声,厌离转出而不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若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

之比丘,其心贪著于利养尊敬名声,或持续不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

修习无常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

52 若又充满无常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利养尊敬名声,厌离转出而不

进,持续舍或排拒,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无常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有

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无常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

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三 诸比丘!无常苦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四 诸比丘!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懒惰、懈怠、奔

放、放逸、不勤行、不观察,譬如于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怖畏想现前。诸比丘!

若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著于懒惰、懈怠、奔放、放逸、不勤

行、不观察,譬如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怖畏想不现前,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

我非修习无常苦想,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二

诸比丘!若充满无常苦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不著于懒惰、懈怠、奔放、

放逸、不勤行、不观察,譬如拔刀之杀人者,激烈之布畏想现前,诸比丘!应如是

知:我有修习无常苦想,我于以前成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

53 智。诸比丘!无常苦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而言。

一五 诸比丘!苦无我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

竟于甘露。又,如是言者,此乃基于何者而言耶?

一六 诸比丘!充满苦无我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

之一切相,远离我我所慢,超越偏见,寂静而有妙解脱。诸比丘!若充满苦无我想

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之一切相,不离我我所慢,不

超越偏见,不为寂静,无有妙解脱,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非修习苦无我想,

我于以前或尔后无区别,我不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若充满苦无

我想所积集之心而住之比丘,其心于此有识之身及于外部之一切相,远离我我所慢,

超越偏见,寂静而有妙解脱,诸比丘!比丘应如是知:我有修习苦无我想,我于以

前或尔后有区别,我可得证修习果。如是,方生正智。诸比丘!苦无我想之修习,

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于甘露。如是言者,此乃基于此

而言。

诸比丘!此等七想之修习,再三力行,有大果,有大称赞,沐浴于甘露,究竟

于甘露。”

54 四十七

一 尔时,生闻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俱相互庆慰……乃至……白世尊

言:“实则大德瞿昙宣说梵行者之事耶?”“婆罗门!凡正语之人,彼若欲语:行无

缺、无隙、无染污、无秽、圆满,是清净之梵行,婆罗门!于我方应予正语。婆罗

门!我则行无缺、无隙、无染污、无秽、圆满,是清净之梵行。”“尊者瞿昙!何者

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耶?”

二 “婆罗门!世间有一类之沙门或婆罗门,一面宣称是正梵行者,一面与妇女俱为

两两之遇合,又味乐于妇女之摩擦、揉磨、洗浴、拭磨。彼味乐之,希望之,依彼

而生喜。婆罗门!是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者。婆罗门!此称之为行不净之梵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四

行,行淫欲之偶合。故我云:生、老死、忧悲苦愁恼不得解脱,依苦不得解脱。

55 三 婆罗门!复次,世间有一类之沙门或婆罗门,宣称是正梵行者,且不与妇女为

两两之遇合,亦不味乐妇女之摩擦、揉摩、洗浴、拭磨;然与妇女俱嬉戏,游戏,

自娱……乃至……亦不与妇女共嬉戏,不游戏,不自娱;然观察、瞻视妇女之……

亦不观察、不瞻视妇女之眼;然越壁越垣,听闻谈笑唱泣某妇女之声……不越壁越

垣而听闻谈笑唱泣某妇女之声;然随忆念凡前与妇女共谈笑嬉戏之事……不随意念

凡前与妇女俱谈笑嬉戏之事;然见具备具有五妙欲而令乐之居士或居士子……不见

具备具有五妙欲而令乐之居士或居士子;然愿某天众行梵行,我依此戒、或禁、或

苦行、或梵行而成为天、或天之随一。彼味乐之,希欲之,依彼而生喜。婆罗门!

56 此为梵行之缺、隙、染污、秽者。婆罗门!此称之为行不净梵行,行淫欲之偶合。

故我云:生、老死、忧、悲、苦、愁恼者不得解脱,依苦不得解脱。婆罗门!又,

我观察不断此等七淫欲偶合之各各淫欲偶合之间,婆罗门!我与天、魔、梵天俱于

世间,与沙门、婆罗门、天人俱于众中,不公言正自觉无上正等觉。婆罗门!然而,

我观察自断此等七淫欲偶合之各各淫欲偶合之时,婆罗门!我与天、魔、梵天俱于

世间,与沙门、婆罗门、天人俱于众中,公言正自觉无上等正觉。复次,我之智、

见生,我之心解脱不动,此最后之生,不受后有。”

如是闻之生闻婆罗门白世尊言:“是明白,尊者瞿昙!……乃至……尊者瞿昙从

今以后,存念我为终生归依之优婆塞!”

57 四十八

一 “诸比丘!我示汝等系、离系法门,闻之……乃至……诸比丘!如何为系、离系

法门耶?

二 诸比丘!妇女内则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女欲、女声、女饰,彼女

于是欢喜,于是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女,外则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

类、男欲、男声、男饰,彼女于是欢喜,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女,外则希望

偶合。彼女偶合故,希望令起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妇女性喜悦而著,于男

子有系。诸比丘!如是之妇女不征伏妇女性。

三 诸比丘!男子内则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于

是欢喜,于是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外则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六

女欲、女声、女饰,彼于是欢喜、喜悦。于是欢喜、喜悦之彼,外则希望偶合。彼

偶合故,希望令起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男子性喜悦而著,于扫女有系。诸

58 比丘!如是之男子不征伏男子性。诸比丘!系者如是。诸比丘!如何为离系耶?

四 诸比丘!妇女内则不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类、女欲、女声、女饰,彼

女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女,外则不思惟男根、男行、男

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女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于是不欢喜、不喜悦

之彼女,外则不希望偶合。彼女不偶合故,不希望令生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

于妇女性不喜悦而不著者,于男子得离系。诸比丘!如是之妇女征伏妇女性。

五 诸比丘!男子内则不思惟男根、男行、男衣服、男类、男欲、男声、男饰,彼

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外则不思惟女根、女行、女衣服、女

类、女欲、女声、女饰,彼于是不欢喜、不喜悦。不欢喜、不喜悦之彼,外则不希

望偶合。彼不偶合故,不希望令生所乐、喜之偶合。诸比丘!于男子性不喜悦而不

59 著者,于妇女得离系。诸比丘!如是之男子征服男子性。诸比丘!离系者如是。

诸比丘!此为系、离系之法门。”

四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瞻波揭伽池岸。尔时,众多之瞻波优婆塞,诣具寿舍利弗之处,

至已,问讯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等瞻波优婆塞,向具寿舍利弗如

是言:“大德!我等于世尊之面前,自闻说法已久。大德!我等于世尊之面前,得闻

说法。”“善哉!然而,诸贤!于此之斋日汝等应来,确实汝等于世尊之面前,可得

闻说法。”彼等瞻波之优婆塞,从座而起回答具寿舍利弗:“大德!唯然。”问讯具寿

舍利弗,右绕而去。尔时,彼等瞻波之优婆塞,于其斋日诣具寿舍利弗之处,至已,

问讯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尔时,具寿舍利弗与瞻波优婆塞,俱诣世尊之处,至

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白世尊言:

60 二 “大德!此处有人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1、无大称赞耶?又,大德!此处有人

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耶?”

“舍利弗!此处或者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无大称赞。又,舍利弗!此处有人

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

三 “大德!有何因、何缘,此处有人如是施,所与而无大果,无大称赞耶?又,人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五八

德!有何因、何缘,此处或者如是施,所与而有大果,有大称赞耶?”

“舍利弗!此处有人给与有所待望之施、给与心所系缚之施、给与期望贮蓄之

施、给与后是我应受用之施,彼将其所施之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

住处、灯具给与沙门或婆罗门。舍利弗!汝如何思惟耶?此处有人应给与如是之施

耶?”

“大德!唯然。”

“舍利弗!此中,给与彼所期待之施、给与心所系缚之施、给与期望贮蓄之施、

给与后是我应受用之施,彼给与其施已,身坏死后,生为四大王天众之同僚,彼尽

61 其业而得其神通、其名誉、其王权,为还来者而来现在之世。

四 舍利弗!又,此处有人不给与所待望之施、不给与心系缚之施、不给与期望贮

蓄之施、不给与后我应受用之施,然而,布施给与善哉之施……乃至……亦,不布

施给与善哉之施,而自祖先以前所施,以前所作,我给与非可损减往昔家系之施……

亦自祖先以前所施,以前所作,我不给与非可损减往昔家系之施,然而,我成熟,

彼等不成熟,成熟者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给与不可有我之施……又,我成熟,

彼等不成熟,成熟者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不给与不可有我之施,但是,彼等昔

之圣者,譬如对于阿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应疑罗沙、

跋罗堕阇、婆悉陀、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如是我给与此应予分配之施,

……亦彼等昔之圣者,譬如对于阿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

62 应疑罗沙、跋罗堕阇、婆悉陀、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然我不给与此应

有分配之施,而给与此心满足、生悦喜之施……亦,不给与此心满足、生喜悦之施,

但是给与为心庄严、心严饰之施。彼将其施之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

住处、灯具给与沙门或婆罗门。舍利弗!如何思惟耶?此处有人应给与如是之施

耶?”

“大德!唯然。”

“舍利弗!此中,不给与彼所期待望之施、不给与心所系缚之施、不给与期望贮

蓄之施、不给与后我应受用之施;并亦,布施者不给与善哉之施;亦,自祖先以前

所施,以前所作,我不给与不损减昔家系之施;亦,我成熟,彼等不成熟,成熟者

不给与非成熟者之施,乃至不给与不可有我之施;亦,彼等昔之圣者,譬如对于阿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五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六0

吒摩、婆莫迦、婆摩提婆、鼻沙密多、耶婆提伽、应疑罗沙、跋罗堕阇、婆悉陀、

迦叶波、仆虞哥而有彼之大祭祀,不给与此应有分配之施,……不给与此心满足、

生悦喜之施,然而给与为心庄严、心严饰之施,彼给与其施已,身坏死后生为梵众

63 天之同僚,彼尽其业而得其神通、其名誉、其王权,为不还来者,是不来于现在之

世。

舍利弗!此因,此缘,依彼此处有人给与如是之施,无有大果,无有大称赞。

舍利弗!又,此因,此缘,依彼此处有人给与如是之施,有大果,有大称赞。”

注1 原本na参照以下有时除去。

五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摩诃目犍连,与大比丘僧伽俱游行于特榇

那只梨。尔时,毗楼犍塔奇难陀母优婆夷,于夜明之时起身读诵波罗延。尔时,为

某事之毗沙门大王从北方行至南方,毗沙门大王闻难陀母优婆夷读诵波罗延,闻已

静待读诵之终而立,而难陀母优婆夷读诵波罗延已而默然。尔时,毗沙门大王知难

陀何优婆夷读诵之终而欢喜:“善哉姊妹!善哉姊妹!”“贤友!卿者为谁耶?”“姊

妹!我乃汝兄弟毗沙门大王。”“善哉贤友!依我所诵之法门,是为送卿之礼物。”“善

哉姊妹!此乃给我之礼物。明日以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

64 将来毗努建达伽村,供养其比丘僧伽已,即称为我之布施,而此乃为给我之礼物。”

二 尔时,难陀母优婆夷过是夜时,自于住处,准备殊胜之嚼食、啖食。尔时,以

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往毗努建达伽村。尔时,难陀母优婆

夷向某男子言:“来,汝男子!去园向比丘僧伽告[食事之]时,‘是时矣,大德!

于难陀母之住处作供食之准备。’”“然,圣女!”彼之男子回答难陀母优婆夷而去园,

向比丘僧伽告[食事之]时:“时也,大德!于圣难陀母之住处作供食之准备。”其

时,以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于日之前分,著内衣,取钵披衣而往难陀

母优婆夷之住处,至已坐所设座。尔时,难陀母优婆夷从自已之手中将殊胜之嚼食、

啖食给与舍利弗、目犍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令其满足。尔时,难陀母优婆夷坐于食

已离钵具寿舍利弗之一面,具寿舍利弗向坐于一面之难陀母优婆夷如是言:“难陀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六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六二

母!谁告汝比丘僧伽之到达耶?”“大德!此处我于夜明之时而起,读诵波罗延已而

65 默然。大德!尔时,毗沙门大王知我读诵终了而欢喜:‘善哉姊妹!善哉姊妹!’

‘贤友!卿者为谁耶?’‘姊妹!我乃汝之兄弟毗沙门大王也。’‘善哉贤友!依我

所读诵之法门,为送卿之礼物。’‘善哉姊妹!乃给我之礼物。明日以舍利弗、目犍

连为上首之比丘僧伽未食朝食而将来毗努建达伽村,供养其比丘僧伽已,即称为我

之布施,此乃为给我之礼物。’大德!施之一切福与利应为毗沙门大王之安乐也。”

三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实有如是大神力,如是大威力之天子毗

沙门大王,于面前交谈。”“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

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我有名为难陀之可爱、悦意之一子,彼为诸王依某因带去以

暴力夺其命。大德!实我于其童子被捕之时、或正捕之时、或被杀之时、或正杀之

时、或被伤之时、或正伤之时,我不知心之变异1。”

四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起伏变异之心。”“大德!对

66 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死后而生于

某夜叉界之主人(丈夫),彼对我显现昔之身体。大德!然而,依此因缘而我不知心

之变异。”

五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起伏变异之心。”“大德!对我

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我自从与年轻主人作

为年轻妇而嫁以来,对于主人即使是心亦不知所犯,况于身耶?”

六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汝清净汝心。”“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

未曾有法,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我作为优婆夷时,我知如何之学

处亦不故意而犯。”

七 “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对

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处我若意欲,则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

伺,自离而生喜乐,我具足初静虑而住;以寻、伺寂静放,内之等净,心之一趣,

67 无寻无伺,由定而生喜乐,我具足第二静虑而住;以离喜贪故,以舍而住,以正念

正知而受乐于身,圣者宣说于舍,有念,是乐住,我具足第三静虑而住;以断乐故,

断苦故,先已灭喜、忧故,不苦不乐舍念之清净,我具足第四静虑而住。”

八 “稀奇哉,难陀母!是未曾有哉,难陀母!”“大德!对我此非唯稀奇、未曾有法,

七 集 第五 大供牺品 二六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六四

对我亦有其他之稀奇、未曾有法。大德!此等依世尊所说之五顺下分结,于我乃见

彼等之任何之一亦非不断。”“稀奇哉,难陀母!未曾有哉,难陀母!”其时,具寿舍

利弗对难陀母优婆夷述说法要,令使信受、激励、欢喜已,从座而起离去。

注1 原本虽有annathathan但暹罗本有annathattan,而取之。

摄句:

住、资具、二火、殊胜之二想

淫、偶合、施、难陀母等为十

七 集(续)

第六 无记品

五十一

一 尔时,有某比丘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比丘白

68 世尊言:“大德!有何因、何缘,具闻圣弟子于无记事而不生疑耶?”

二 “比丘!具闻圣弟子,于不说之诸事[邪]见灭故,不生疑。如来死后有,比丘!

是邪见;比丘!如来死后是无,是邪见;比丘!如来死后是有或无,是邪见;比丘!

如来死后非有非无,是邪见。比丘!无闻之凡夫不知见、不知见集、不知见灭、不

知至见灭之道,彼见增长,我云彼不能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能解脱苦。

又,比丘!具闻圣弟子知见、知见集、知见灭、知至见灭之道,彼见灭,我云彼能

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苦。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之具闻圣弟子,不说

如来死后有,亦不说如来死后无,亦不说如来死后是有或无,亦不说如来死后非有

非无。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之具闻圣弟子,不著如是无记事之无记法。比丘!如

是知、如是见之具闻圣弟子,于无记事而不怖、不动、不震、不生畏。比丘!如来

死后是有,是属于爱、属于想、属于思惟、是戏论,是属于取,是追悔;比丘!如

69 来死后是无,是追悔;比丘!如来死后有或无,是追悔;比丘!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是追悔。比丘!无闻之凡夫,不知追悔,不知追悔之集,不知追悔之灭,不知追悔

灭之道。我云其追悔不灭,彼不能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能解脱苦。又,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六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六六

比丘!具闻圣弟子知追悔,知追悔之集,知追悔之灭,知追悔灭之道,我云其追悔

灭,彼能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苦。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之具闻圣弟

子,不说如来死后是有,亦不说如来死后是无,亦不说如来死后是有或无,亦不说

如来死后非有非无。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之具闻圣弟子,不著如是无记事之无记

70 法。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之具闻圣弟子,于无记事不怖、不动、不震、不生畏。

比丘!依此因、此缘而具闻圣弟子,于无记事不生疑。”

五十二

一 “诸比丘!我当示七种之人趣与无余涅槃,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彼等诸

比丘应诺世尊:“唯然,大德!”世尊如是言:“诸比丘!如何为七种之人趣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之业报]应不存在;我将来

不作,又,将来属我[之业报]应不存在;我断舍存在、断舍变化之物。彼于有不

著,于生不著,以正慧观察寂静最上义句,而彼非完全证得其句,彼非完全断灭慢

随眠,非完全断灭有贪随眠,非完全断灭无明随眠,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中间般

涅槃者。诸比丘!譬如敲打长时间加热之铁钵时,铁屑生而消失,如是,诸比丘!

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我将来不作,又,将来属我应不存在;

我断舍存在、断舍变化之物。彼不著于有,不著于生,以正慧观察寂静最上义句,

71 而彼非完全证得其句,彼非完全断灭慢随眠,非完全断灭有贪随眠,非完全断灭无

明随眠,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中间般涅槃者。

三 诸比丘!复次,于此,有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我将来不

作,又,将来属我应不存在;我断舍存在、断舍变化之物。彼不著于有,不著于生,

以正慧观察寂静最上义句,彼非完全证得其句,彼非完全断灭慢随眠,彼非完全断

灭贪,彼非完全断灭无明随眠,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中间般涅槃者。诸比丘!譬

如敲打长时间加热之铁钵时,铁屑发生、跳扬已而消失。如是,诸比丘!比丘如是

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乃至……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中间般涅槃

者。

四 诸比丘!复次,于此,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乃至……

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中间般涅槃者。诸比丘!譬如敲打长时间加热之铁钵时,铁

72 屑发生、跳扬已,无损害而消失,如是,诸比丘!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六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六八

应不存在,……乃至……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中间般涅槃者。

五 诸比丘!复次,于此,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乃至……

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损害般涅槃者。诸比丘!譬如敲打长时间加热之铁钵时,铁

屑发生、跳扬已,触地而消灭。如是,诸比丘!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

不存在……乃至……彼尽五顺下分结之故,为损害般涅槃者。

六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乃至……

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无行般涅槃者。诸比丘!譬如敲打长时间加热之铁钵时,铁

屑生而跳扬,落于小车堆或薪柴之堆中,于彼生火、亦生烟,生火已,生烟已,其

小草堆或薪柴之堆尽,无材料而消灭。如是,诸比丘!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

属我应不存在……乃至……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无行般涅槃者。

73 七 诸比丘!复次,此处,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乃至……

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有行般涅槃者。诸比丘!譬如敲打长时间加热之铁钵时,铁

屑生而跳扬,当落于广大草堆或薪柴之堆中,于彼生火、亦生烟,生火已,生烟已,

其广大草堆或薪柴之堆尽,无材料而消灭。如是,诸比丘!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

作,属我应不存在……乃至……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有行般涅槃者。

八 诸比丘!复次,世间有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我将来不作,

又,将来属我应不存在:我断舍存在、断舍变化之物。彼于有不著,于生不著,以

正慧观察寂静最上义句,而非完全证得其句,彼非完全断灭慢随眠,非完全断灭有

贪随眠,非完全断灭无明随眠,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上流而行色究竟者。诸比丘!

譬如敲打长时间加热之铁钵时,铁屑生而跳扬,落于大草堆或薪柴之堆中,于彼生

74 火、亦生烟,生火已,生烟已,其大草堆或薪柴之堆尽已,可烧草原,可烧森林,

烧草原已,亦烧森林已,于绿草,或于高原,或于岩石,或于水,或于青翠野地已,

无材料而消灭。如是,诸比丘!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乃至

……彼尽五顺下分结故,为上流而行色究竟者。

诸比丘!此等,为七种之人趣。诸比丘!又,何等为无余涅槃?

九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如是了解:非我所作,属我应不存在;我将来不作,又,

将来属我应不存在;我断舍存在、断舍变化之物。彼于有而不著,于生而不著,以

正慧而观察寂静最上义句,而非完全证得于其句,彼非完全断灭慢随眠,非完全断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六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七0

灭有贪随,非完全断灭无明随眠。彼尽诸漏故……乃至……证已,具足而住。诸比

丘!此称之为无余涅槃。诸比丘!此等,为七种之人趣与无余涅槃。”

五十三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耆阇崛山。尔时,有二天[人]于后夜,以

75 绝妙之容色,偏照耆阇崛[山]已,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立于一面,立

于一面之一天[人],如是白世尊言:“大德!此等之比丘尼为解脱。”另一天[人]

如是白世尊言:“大德!此等之比丘尼为完全妙解脱。”彼等天[人]如是言,大师

赞可。尔时,彼等天人思惟:大师赞可,问讯世尊已,右绕而消失。尔时,世尊于

其夜过时分,告诸比丘:“诸比丘!此夜,有二天[人]于后夜,以绝妙之容色,偏

照耆阇崛[山]已,来诣我处,至已,问讯于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

一天[人]对我如是言:‘大德!彼等比丘尼为解脱。’另一天[人]对我如是言:

‘大德!彼等比丘尼为完全妙解脱。’诸比丘!彼等天[人]如是言,如是言已,

问讯我,右绕消失。”

二 复次,尔时具寿摩诃目犍连坐于世尊之近处。其时,具寿摩诃目犍连如是思惟:

“何之天[人]有如是之智 -- 于有余而[知]为有余,或于无余而[知]为无余[之

智]耶?”其时,名为帝须之比丘,于最近死而生于某梵世,众人知彼帝须梵有大神

力、有大威力。尔时,具寿摩诃目犍连譬如有力之人或伸弯屈之臂、或屈伸直之臂,

如是于耆阇崛山消失,出现于彼梵世。帝须梵见从远力而来之具寿摩诃目犍连,见

已,向具寿摩诃目犍连如是言:“来!贤者目犍连!善来,贤者目犍连!卿久违。贤

76 者目犍连!来此处作客。贤者目犍连!请坐!此座为汝所设。”具寿摩诃目犍连坐于

所设之座。帝须梵问讯具寿摩诃目犍连,坐于一面。具寿摩诃目犍连向坐于一面之

帝须梵如是言:“帝须!何天[人]有如是之智 -- 于有余而[知]为有余,或于无

余而[知]为无余[之智]耶?何梵[众]有如是之智 -- 于有余而[知]为有余,

或于无余而[知]为无余[之智]。帝须!一切之梵众、天众有如是之智 -- 于有余

而[知]为有余,或于无余而[知]为无余[之智]耶?”

三 “贤者目犍连!非一切之梵众、天众有如是之智 -- 于有余而[知]为有余,或

于无余而[知]为无余[之智]。贤者目犍连!凡一切之梵众、天众喜梵寿、喜梵色、

梵乐、梵名声、梵王权,而不如实知其离脱,于彼无有如是之智 -- 于有余而[知]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七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七二

为有余,或于无余而[知]为无余[之智]。贤者目犍连!又,凡一切之梵众、天众

不喜梵寿、不喜梵色、梵乐、梵名声、梵王权,而能如实知其离脱,于彼等有如是

77 之智- -于有余而[知]为有余,或于无余而[知]为无余[之智]。

四 贤者目犍连!世间有比丘为俱分解脱,彼等诸天如是知彼:此具寿为俱分解

脱,彼身住之间,诸天人见彼,若身坏,则诸天人不见彼。贤者目犍连!彼等诸天

有如是之智,乃于无余而[知]为无余。

五 复次,贤者目犍连!世间有比丘为慧解脱,彼等诸天如是知彼:此具寿为慧解

脱,彼身住之间,诸天人见彼,若身坏,则诸天人不见彼。贤者目犍连!彼等诸天

有如是之智,乃于无余而[知]为无余。

六 复次,贤者目犍连!世间有比丘为身已证,彼等诸天如是知彼:此具寿为身已

证,实则此具寿用适当之床座,与善友交往而制御诸根,诸善男子从家出家以非家

为目的,将无上梵行之究竟于现法自觉已,证已具足而住。贤者目犍连!彼等诸天

有如是智,乃于有余而[知]为有余。

七 复次,贤者目犍连!世间有比丘为见至……乃至……为信解,……为随法行,

78 彼等诸天如是知彼:此具寿是随法行,实则此具寿用适当之床座,交往于善友之中

交,制御诸根。诸男子从家出家以非家为目的,将无上梵行之究竟于现法自觉已,

证已具足而住。贤者目犍连!彼等诸天有如是之智,乃于有余而[知]为有余。”

八 尔时,具寿摩诃目犍连欢喜帝须梵之所说,随喜已,譬如具力之人,或伸弯屈

之臂、或屈伸直之臂,如是于梵世消失,出现于耆阇崛山。其时,具寿摩诃目犍连

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目犍连将与帝须梵

谈话之一切告世尊。“目犍连!帝须梵对汝不说第七无相住补特伽罗。”“世尊!是其

时,善逝!是其时。世尊说示第七无相住补特伽罗,闻世尊[之说]已而诸比丘应

受持。”“目犍连!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具寿摩诃目犍连应诺世尊:“唯然,

大德!”世尊如是言:

九 “目犍连!世间有比丘,从一切诸相之不作意具足无相之心三摩地而住,彼等诸

天如是知彼,此具寿从一切诸相之不作意具足无相之心三摩地而住,实此具寿用适

当之床座,交往于善友之中,制御诸根。诸善男子从家出家以非家为目的,将无上

79 梵行之究竟于现法自觉已,证已具足而住。目犍连!彼等诸天有如是之智,于有余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七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七四

而[知]为有余。”

五十四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大林中之重阁讲堂。尔时,师子将军诣世尊之

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师子将军白世尊言:“大德!现实可能

令知布施之果耶?”

二 “果尔,师子!今我当问,应取汝适当之思惟作答。师子!汝如何思惟耶?若此

处有二丈夫,一丈夫乃无信、悭吝而恶口;一丈夫则有信、喜施而为施主。师子!

汝如何思惟耶?具哀愍之诸阿罗汉,初当哀愍何者耶?或彼无信、悭吝、恶口之丈

夫耶?或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耶?”“大德!具哀愍之诸阿罗汉,初如何而

哀愍彼无信、悭吝、恶口之丈夫乎!然而,大德!具哀愍之诸阿罗汉,当哀愍彼有

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

三 “师子!汝如何思惟耶?欲亲近之诸阿罗汉,初当接近何者耶?或彼无信、悭

80 吝、恶口之丈夫耶?或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耶?”“大德!欲亲近之诸阿罗

汉,初如何而接近彼无信、悭吝、恶口之人乎!大德!欲亲近之诸阿罗汉,当接近

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

四 “师子!汝如何思惟耶?欲摄受之诸阿罗汉,初当摄受何者耶?彼无信、悭吝、

恶口之丈夫耶?或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耶?”“大德!欲摄受之诸阿罗汉,

初当如何而摄受彼无信、悭吝、恶口之丈夫乎!大德!欲摄受之诸阿罗汉,当摄受

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

五 “师子!汝如何思惟耶?欲说法之诸阿罗汉,初当说法于何者耶?或彼无信、悭

吝、恶口之丈夫耶?或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耶?”“大德!欲说法之诸阿罗

汉,初当如何而说法于彼无信、悭吝、恶口之丈夫乎!大德!欲说法之诸阿罗汉,

当说法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

六 “师子!汝如何思惟耶?善称赞之声当对何者而起耶?或彼无信、悭吝、恶口之

丈夫耶?或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耶?”“大德!善称赞之声,对于彼无信、

悭吝、恶口之丈夫当如何而起乎!大德!善称赞之声,当对于彼有信、喜施而为施

主之丈夫起。”

七 “师子!汝如何思惟耶?诣任何之众会,若刹帝利之众会、若婆罗门之众会、若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七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七六

81 居士之众会、若沙门之众会,无畏、无愧堂堂是谁耶?或彼无信、悭吝、恶口之丈

夫耶?或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耶?大德!彼无信、悭吝、恶口之丈夫,彼

如何诣任何之众会,若刹帝利之众会、若婆罗门之众会、若居士之众会、若沙门之

众会堂堂无畏、无愧乎!大德!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者,彼诸任何之众会,若刹

帝利之众会、若婆罗门之众会、若居士之众会、若沙门之众会是堂堂无畏、无愧。”

八 “师子!汝如何思惟?身坏死后,何者当生于善趣、天界耶?或彼无信、悭吝、

恶口之丈夫耶?或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耶?”“大德!彼无信、悭吝、恶口

之丈夫,身坏死后如何而生于善趣、天界乎!大德!彼有信、喜施而为施主之丈夫,

彼身坏死后当生于善趣、天界。

九 大德!依世尊所说此等之六种现实之布施果,我即使不信世尊,我亦知此等。

大德!我乃施者、施主,哀愍之阿罗汉初哀愍我;大德!我乃施者、施主,亲近之

诸阿罗汉初亲近我;大德!我乃施者、施主,摄受之诸阿罗汉初摄受我;大德!我

乃施者、施主,说法之诸阿罗汉初对我说;大德!我乃施者、施主,善称赞之声者,

82 对我而起;‘师子将军乃施者、行者、僧伽之奉侍者。’大德!我乃施者、施主,

往诣任何之众会,若刹帝利之众会、若婆罗门之众会、若居士之众会、若沙门之众

会,我往诣而堂堂无畏、无愧。大德!依世尊所说此等六种现实之布施果,我即使

不信世尊,我亦知此等。大德!世尊对我如是而语:‘师子乃施者、施主,身坏死

后,生于善趣、天界。’我不知此等,而我信世尊而依之。”

“诚然,师子!诚然,师子!施者、施主之师子即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五十五

一 “诸比丘!此等,是如来之四不护与依三法而无罪。以何为如来之四不护耶?

二 诸比丘!如来之身行清净,如来不思:‘他勿觉知我行此’,于如来无有所藏护

身之恶行者。- -诸比丘!如来之语行清净,如来不思:‘他勿觉知我行此’,于如

来无有所藏护语之恶行者。- -诸比丘!如来之意行清净,如来不思:“他勿觉知

我行此”,于如来无有所藏护意之恶行者。- -诸比丘!如来之活命清净,如来不

思:‘他勿觉知我行此’,于如来无有所藏护邪命者。

此等是如来之四不护。如何是依三法而无罪耶?

83 三 诸比丘!如来是善说法者,就此而言,实则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七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七八

梵天、或谁于世间具备条理,欲反征我:‘如是,仁者之法亦非善说。’诸比丘!

我不见此因。诸比丘!我若不见此因,则得安稳,得无怖畏,得无所畏而住。诸比

丘!又,我之诸声闻,尽诸漏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觉已、证已具足

而住,彼等依我而至诸声闻涅槃之道,能予显示。- -就此而言,实则沙门、或婆

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谁于世间具备条理,欲反征我:‘如是,仁者之诸

声闻,尽诸漏……乃至……证已具足而住。依仁者而至诸声闻涅槃之道,不能显示。’

诸比丘!我不见此因。诸比丘!我若不见此因,则得安稳,得无怖,得无所畏而住。

诸比丘!又,我之数百声闻众会,尽诸漏……乃至……证已具足而住。- -就此而

言,实则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谁于世间具备条理,欲反征我:

‘如是,仁者之数百声闻众会,未尽诸漏而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未于现法自觉

已、证已具足而住。’诸比丘!我不见此因,我若不见此因,则得安稳,得无怖,

84 得无所畏而住。依此等三法而无罪。

诸比丘!此等为如来之四不藏护与依三法而无罪。”

五十六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金毗罗之竹林。尔时,具寿金毗罗诣世尊之处,至已,

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金毗罗向世尊如是言:“大德!有何因、何缘,

于如来般涅槃之时,正法不得久住耶?”“金毗罗!此处于如来般涅槃之时,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恭敬不尊崇师而住,不恭敬不尊崇法而住,不恭敬不

尊崇僧伽而住,不恭敬不尊崇学而住,不恭敬不尊崇三摩地而住,不恭敬不尊崇不

放逸而住,不恭敬不尊崇承迎而住。金毗罗!依此因、此缘而于如来般涅槃之时,

正法乃不久住。”

二 “大德!有何因、何缘,于如来般涅槃之时,正法得久住耶?”“金毗罗!此处于

如来般涅槃之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恭敬尊崇师而住,恭敬尊崇法而

住,恭敬尊崇僧伽而住,恭敬尊崇学而住,恭敬尊崇三摩地而住,恭敬尊崇不放逸

而住,恭敬尊崇承迎而住。金毗罗!依此因、此缘而于如来般涅槃之时,正法得久

住。”

85 五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不久而尽诸漏……乃至……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七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八0

七耶?

二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是有信、具戒、多闻、宴默、发勤精进、具念、具慧。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久而尽诸漏……乃至……证已具足而住。”

五十八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婆只尸收摩罗山之恐布鹿林。尔时,具寿摩诃目犍连

于摩揭陀之迦罗拉姆村,瞌睡而坐。世尊以超人清净之天眼,见于摩揭陀迦罗拉姆

村瞌睡而坐之具寿摩诃目犍连。见已,譬如具力之人伸弯屈之臂,屈伸直之臂,如

是,于婆只尸收摩罗山之恐怖鹿林消失,出现于摩揭陀迦罗拉姆村具寿摩诃目犍连

之面前。世尊坐于设座,世尊坐已,向具寿摩诃目犍连如是言:“汝目犍连!瞌睡耶?

汝目犍连!瞌睡耶?”“唯然,大德!”

二 “果尔,汝目犍连!汝住于有想之时,其睡眠如出去,当作意其想!当再三作

86 意其想!实则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有应断之理。

三 若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不断,果尔,目犍连!汝如闻,如通达,则依心而随

寻、随伺法,以意当思惟,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有应断之理。

四 若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不断,果尔,目犍连!汝如闻,如所念,当广思惟法,

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有应断之理。

五 若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不断,果尔,目犍连!汝当搓拉两耳,以掌摩擦身体,

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有应断之理。

六 若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不断,果尔,目犍连!从座而起,以水摩擦两眼已,

环视诸方,当瞻仰诸星、恒星之光,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有应断之理。

七 若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不断,果尔,目犍连!汝作意光明想,当练日中之想,

夜如于日中,于日中如于夜,如是依无所覆之心而修有光之心,如是而住之汝,其

睡眠有应断之理。

87 八 若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不断,果尔,目犍连!汝当作前后想,诸根向内,心

不向外,而为经行,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有应断之理。

九 若如是而住之汝,其睡眠不断,果尔,目犍连!汝以右协作师子卧,足与足重

叠,为具念、正知,作意起立之想已,以觉醒,目犍连!汝速当起立,不受卧床之

乐、胁之乐、睡眠之乐,而当住,如是,目犍连!汝当修学。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八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八二

一0 果尔,目犍连!如是,当修学,我应不醉于高慢而趣良家,目犍连!汝应如

是学习。目犍连!若比丘醉于高慢,而趣于良家,目犍连!于良家有多应为之诸事,

因此而人人不欢迎前来之比丘。于是比丘当如是思惟:‘今此良家妨碍我耶?今此

等之诸人不喜欢于我。’如是,彼因无利养而有愧赧,于愧赧者有掉悔,于掉悔者

有不律仪,不律仪者之心远离三摩地。目犍连!当如是学习:我当不作诤论。目犍

连!汝当如是修学。目犍连!于诤论者期待多辩,于多辩有掉悔,于掉悔者有不律

仪,不律仪者之心远离三摩地。目犍连!我不称赞一切之杂居;又,目犍连!我不

88 仅不称赞一切之杂居,目犍连!我不称赞在家出家之杂居。然一切少杂音、寂静、

孤独而适于人独居之卧处、隐遁之床座,于如是床座之杂居者我皆称赞。”

一一 如是而闻之具寿摩诃目犍连向世尊如是言:“大德!略说之,如何比丘尽渴爱

而解脱,为究竟决定,得究竟安稳,修究竟净行,以究竟尽而为天人中之最胜者耶?”

“目犍连!此处,比丘闻已,一切之诸法决不可贪著。目犍连!又,比丘如是闻已,

一切之诸法决不可贪著,彼觉知一切法;觉知一切法已,而知悉一切法;知悉一切

法已,而感一切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之受。彼于此等之诸受,观察无常而住,

观察离贪而住,观察灭而住,观察弃舍而住。彼于此等之诸受,观察无常而住,观

察离贪而住,观察灭而住,观察弃舍而住,且于世间之任何者亦不取,无取而无怖,

自无怖而般涅槃,知生已尽,梵行成就,所作已作,无他之存在。目犍连!如是比

丘略尽渴爱而解脱,为究竟决定,得究竟安稳,修究竟净行,以究竟尽而为天人中

之最胜者。”

89 “诸比丘!勿恐诸福业。诸比丘!此乃乐之同义语,此即是福业。

诸比丘!我了知于长时间作诸福业,有长时间之可爱、可乐、愉快之异熟生起。

我修七年间之慈心,修七年间之慈心已,于七成坏劫,不再来此世。诸比丘!世界

坏劫之时,我实生于极光净天,世界成劫之时,我生于空虚之梵宫。诸比丘!于是,

我实为梵、大梵、胜者、无能胜者、普观察者、自在者。诸比丘!又,我为三十六

次帝释天,我为多百次1转轮王。为正法者、法王、四方之征服者、善治国者、七

宝成就者。诸比丘!其我乃有此等之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

居士宝及第七导师宝;又,诸比丘!我更有勇健、雄迈、破敌者之千子,我以无杖、

无刀,乃以法征服海边际之地已而住。”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八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八四

见于望乐者 善功德异熟

90 诸比丘我七 年修慈心已

于七成坏劫 不再来此世

世界坏劫时 生极光净天

世界成劫时 生空虚梵宫

因此七度我 为大梵自在

三六次天帝 为天之统治

成为转轮王 为阎浮洲王

领纳其灌顶 刹帝利人王

以无杖无刀 征服此地已

无有强制正 平等教诫之2

即依法支配 此之国土已

大财大受用 富为一切欲

具足七之宝 生于此之族

诸佛能摄者 依诸佛善说

此乃大之因 依彼称地王

我多财杂物 为殊胜之王

具神力名称 为阎浮洲王

虽为恶生者 闻之谁不信

91 是故欲义利 依望威力者

正法当尊重 诸佛教忆念

注1 原本虽有anekasatta。取暹罗本及后出之文为anekasata。

2 原本虽有samena manusasiya但依暹罗本为samena-m-anusasi tam。

五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日前时分,著衣持钵,

披衣而往给孤独居士之处,至已,坐于设座。尔时,于给孤独居士之住处有高声、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八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八六

大声之人群。其时,给孤独居士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如

是向坐于一面之给孤独居士言:“居士!于汝住处中,人人如渔师于鱼猎而高声大声

实为何耶?”“大德!是为媳妇善生,生于富贵,彼女不侍奉姑,不侍奉翁,不侍候

主人,不恭敬、不尊重、不尊敬、不供养。”

二 尔时,世尊谓媳妇善生曰:“来!善生!”媳妇善生应诺世尊:“唯然,大德!”

92 乃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告坐于一面之媳妇善生言:“善生!

此等,为七种男子之妻。以何等为七耶?即:等同杀人者、等同盗贼者、等同支配

者、等同母亲者、等同姊妹者、等同朋友者、等同奴婢者。善生!此等者,为七种

男子之妻。汝为其中之何者耶?”“大德!我依世尊所略说,不广知此义。善哉,大

德!世尊对我说如实之法,如依世尊所略说,我当广知此义。”“善生!果尔,谛听,

善思作意!我当说。”媳妇善生应诺世尊:“唯然,大德!”世尊如是曰:

“恶心不念夫 著他轻蔑夫

财赎望杀夫 男子如是妻

为杀人者妻

主为妻努力 得财农工商

仅欲从彼取 男子如是妻

为盗贼者妻

不事懈怠食 粗暴语粗语

压服勤夫住 男子如是妻

为支配者妻

93 时常念夫为 如母子护夫

从护彼蓄财 男子如是妻

称母亲者妻

如妹尊敬姊 尊敬己家主

惭心从顺夫 男子如是妻

称姊妹者妻

又友许久来 见友而欢喜

具戒妻喜主 男子如是妻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八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八八

称友人者妻

仗打胁不怒 无恶对夫忍

不怒顺从夫 男子如是妻

称奴婢者妻

此妻谓杀人 云贼支配者

破戒粗不敬 死后行地狱

谓母姊妹友 称为奴婢妻

住戒时自律 死后行善趣

善生!此等,为七种男子之妻,汝为彼等之何者耶?”

94 “从今日以后,大德!世尊!我等同奴婢,存念为主人之妻。”

六十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法,对敌而希望,对敌而作,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来。以

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此处敌者对敌而如是希望,‘呜呼!愿为丑。’彼为何因耶?诸比丘!

敌者不喜敌之美。诸比丘!此嗔恚之男子补特伽罗,被胜于嗔恚、执著于嗔恚,彼

虽善洗浴,善涂油,剃须发,著白衣,然彼被胜于嗔恚而丑。诸比丘!此乃对敌希

望,对敌而作之第一法,是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来。

三 诸比丘!又,敌者对敌而如是希望,‘呜呼!彼当苦痛而眠。’彼为何因耶?诸比

丘!敌者不喜敌之乐眠。诸比丘!此嗔恚之男子补特伽罗被胜于嗔恚、执著于嗔恚,

彼虽敷毛深之黑毛毡,敷白色之羊毛毯,敷有花纹之羊毛毯,敷迦达里鹿之最胜毛

毯,上具覆帐,坐于两边有丹枕之床铺上,然被胜于嗔恚,彼当苦痛而眠。诸比丘!

此乃对敌而希望,对敌而作之第二法,是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来。

四 诸比丘!又,敌者对敌而如是希望,‘呜呼!彼勿为益利丰富。’彼为何因耶?

95 诸比丘!敌者不喜敌之益利丰富。诸比丘!彼被胜于嗔恚、执著于嗔恚之男子补特

伽罗,受不利益已,彼以为受利益,受利益已,彼以为受不利益,此等之法相违

而解,给予长时间之不利与苦痛。诸比丘!此乃对敌而希望,对敌而作之第三法,

是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来。

五 诸比丘!又,敌者对敌而如是希望,‘呜呼!彼勿为富者。’彼为何因耶?诸比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八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九0

丘!敌者不喜敌富。诸比丘!彼被胜于嗔恚、执著于嗔恚之男子补特伽罗,凡彼起

精进而得、以臂力所集、汗额而储、如法正当所得之财富,亦为被胜于嗔恚之诸王

令入王库。诸比丘!此乃对敌希望,对敌而作之第四法,是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

来。

六 诸比丘!又,敌者对敌而如是希望,‘呜呼!彼勿为有名声者。’彼为何因耶?

诸比丘!敌者不喜敌之名声。诸比丘!彼被胜于嗔恚、执著于嗔恚之男子补特伽罗,

依彼之不放逸而得、依其名声而战胜于嗔恚者乃不存在。诸比丘!此乃对敌希望,

对敌而作之第五法,是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来。

七 诸比丘!又,敌者对敌而如是希望,‘呜呼!彼勿为朋友者。’彼为何因耶?诸

比丘!敌者不喜敌有友。诸比丘!彼被胜于嗔惹、执著于嗔恚之男子补特伽罗,凡

彼之友人同僚、亲戚血族远离彼嗔恚者而避之。诸比丘!此乃对敌而希望,对敌而

作之第六法,是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来。

96 八 诸比丘!又,敌者对敌而如是希望,‘呜呼!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

险难、地狱。’彼为何因耶?诸比丘!敌者是不喜敌行于善趣。诸比丘!彼被胜于

嗔恚、执著于嗔恚之男子补特伽罗,以身行恶,以语行恶,以意行恶;彼以身行恶

行已……乃至……彼胜于嗔恚,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诸比

丘!此乃对敌希望,对敌而作之第七法,是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来。

诸比丘!对敌而希望,对敌而作之此等七法,是于嗔恚之女人或男子而来。”

嗔恚即丑陋 彼即苦痛眠

复取得利益 同得不利益

嗔恚即因此 身语作破坏

被胜嗔恚人 领受财亡失

醉嗔恚醉者 领受不名誉

亲戚友同僚 远离嗔恚者

嗔恚生不利 嗔恚心动摇

自内生怖畏 人即不觉彼

嗔恚不生利 嗔恚无见法

嗔恚征服人 时彼为闇冥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九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九二

97容易亦困难 嗔恚破坏故

彼离嗔恚时 如火烧苦尽

嗔恚之发生 彼弟子叱责

彼如火示烟 初示不快颜

彼无惭无愧 加之不恭敬

被胜嗔恚人 决无休息所

于远离诸法 当痛惜诸业

我有所谈论 谛听如实语

嗔恚乃杀父 嗔恚乃杀母

嗔杀婆罗门 嗔恚杀凡夫

母亲所养育 出现此世间

给与生命母 嗔恚杀凡夫

彼众生等我 为己最可爱

嗔色失本心 乃杀各自我

以剑杀自己 如愚痴食毒

以绳缚自己 山落洞中死

98 杀他令自死 亦唯为造业

而且无觉悟 生嗔恚者亡

由是嗔恚类 魔捕心覆者

调御慧精进 依见应可断

贤者各如是 乃为断不善

于法应当学 勿作嫌恶事

远离嗔无恼 远离贪无嫉

调御断嗔恚 无漏般涅槃

摄句:

无记、人趣、帝须、师子、第五护

金毗罗、七法、睡眠、七妻、嗔恚

七 集 第六 无记品 二九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九四

99第七 大品

六十一

一 “诸比丘!惭愧不具时,损缺惭愧者,损毁根防护之所依;根防护不具时,损缺

根防护者,损毁戒之所依;戒不具时,损缺戒者,损毁正定之所依;正定不具时,

损缺正定者,损毁如实智见之所依;如实智见不具时,损缺如实智见者,损毁厌背

离贪之所依;厌背离贪不具时,损缺厌背离贪者,损毁解脱智见之所依。诸比丘!

譬如损缺树之枝叶时,其幼芽不圆满,皮、木、心亦皆不圆满。如是,诸比丘!惭

愧不具时,损缺惭愧者……乃至……损毁解脱智见之所依。

二 诸比丘!惭愧具有时,具足惭愧者,具足根防护之所依;具有根防护时,具足

根防护者,具足戒之所依;具有戒时,具足戒者,具足正定之所依;具有正定时,

具足正定者,具足如实智见之所依;具有如实智见时,具足如实智见者,具足厌背

离贪之所依;具有厌背离贪时,具足厌背离贪者,具足解脱智见之所依。诸比丘!

譬如具足树之枝叶时,其幼芽圆满,皮、木、心亦皆圆满。如是,诸比丘!其有惭

愧时,具足惭愧者……乃至……具足解脱智见之所依。”

100 六十二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毗舍离之庵婆波梨林。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

丘!”彼等诸比丘应诺世尊:“大德!”世尊如是言:

二 “诸比丘!诸行是无常,诸比丘!诸行是不坚固,诸比丘!诸行是不安故。诸行

为失,诸比丘!于一切诸行实应厌离、实应远离、实应解脱。诸比丘!须弥山王长

有八万四千由旬,广有八万四千由旬,入于海中,从海突出者是八万四千由旬。诸

比丘!其时,即多岁、多百岁、多千岁、多百千岁之间,天不雨。诸比丘!天不雨

之时,凡各种之种子类、植物类、药草森林,干燥而不存在。诸比丘!如是诸行是

无常,诸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坚固,诸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安故。诸行为失,诸比

丘!于一切诸行实应厌离、实应远离、实应解脱。诸比丘!长时间经过,迟早有第

二太阳出现之时。

三 诸比丘!从第二太阳之出现,凡小川、小池者,皆涸渴而不存在。诸比丘!如

101 是诸行是无常……乃至……实应解脱。诸比丘!即长时间经过,迟早有第三太阳出

七 集 第七 大品 二九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九六

现之时。

四 诸比丘!从第三太阳之出现,凡大河,譬如恒河、阎摩那、阿致罗符底、舍牢

浮摩醯等河,皆涸渴而不存在。诸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实应解脱。诸比丘!

长时间经过,迟早有第四太阳出现之时。

五 诸比丘!从第四太阳之出现,是故此等诸大河之所生,凡大湖水,譬如阿褥达、

斯呵波达、罗达迦拉、勘纳文达、俱纳拉、荼坦达、曼那吉尼等,皆涸渴而不存在。

诸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实应解脱。诸比丘!长时间经过,迟早有第五太阳出

现之时。

六 诸比丘!从第五太阳之出现,于大海百由旬之水减退,又于大海二百由旬之水

减退,又于大海三百由旬之水减退,……乃至……又于大海七百由旬之水减退,而

于大海存七多罗[树高]之水、又六多罗[树高]、又五多罗[树高]、又四多罗

102 [树高]、又三多罗[树高],又二多罗[树高]、又于大海存一多罗[树高]之水,

又于大海存七人[高]之水,又六人[高]、又五人[高]、又四人[高]、又三人[高]、

又二人[高]、又一人高、又半人[高]、又唯腰[高]、又唯膝[高]、又唯踝[高]

之水而存于大海。诸比丘!譬如秋季天之雨神降雨时,处处存有牛足迹之水。诸比

丘!于如是之大海处处存有似牛足迹程度之水。诸比丘!从第五太阳之出现,于大

海中如指节程度之水亦无。诸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实应解脱。诸比丘!即长

时间经过,有第六太阳出现之时。

七 诸比丘!从第六太阳之出现,此之大地及须弥山王燃烧,普偏燃烧,普偏极其

燃烧。诸比丘!譬如陶师之窑点火而初燃,普偏燃烧,普偏极其燃烧。诸比丘!如

是,从第六太阳之出现,此之大地及须弥山王燃烧,普偏燃烧,普偏极其燃烧。诸

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实应解脱。诸比丘!长时间经过,迟早有第七太阳出现

之时。

103 八 诸比丘!从第七太阳之出现,此之大地及须弥王燃烧而为一炎。诸比丘!此之

大地及须弥山王所燃烧之炎,为风所吹飞达于梵界。诸比丘!燃烧而坏,战胜之大

火炎聚,须弥山王百由旬之峰崩落,又二百由旬之峰……又三百由旬……又四百由

旬……又五百由旬之峰崩落。诸比丘!所燃烧之大地及须弥山王之灰不见,炭不能

见。诸比丘!譬如所燃之酪或油之灰不见、炭不能见。诸比丘!如是所燃烧之大地

七 集 第七 大品 二九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二九八

及须弥山王之灰不见,炭不能见。诸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诸比丘!如是诸行是

不坚固,诸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安故。诸比丘!诸行为失,于一切诸行,是实应厌

离、实应远离、实应解脱。诸比丘!此中除现见彼燃烧者外,此大地及须弥山王应

时烧坏而不存在,谁预思惟、谁信耶?

九 诸比丘!昔时有名为妙眼之师,为祖师而远离诸欲。诸比丘!妙眼师有数百之

104 弟子,妙眼师于诸弟子中说梵界同伴之法。诸比丘!凡了解妙眼师所教说梵界同伴

之法者,其身坏死后,生于善趣、梵界;凡不了解其教说者,其身坏死后,一类生

于他化自在天众之类,一类生于化乐天众之类,一类生于兜率陀史多天众之类,一

类生于夜摩天众之类,一类生于忉利天众之类,一类生于四大王天众之类,一类生

于刹帝利长者之类,一类生于婆罗门长者之类,一类生于居士长者之类。

一0 诸比丘!尔时,妙眼师如是思惟:‘我当来与诸弟子全然同一趣,实乃不易,

然而,我当修最上之慈。’诸比丘!其时,妙眼师修七年间之慈心,修七年间之慈

心已,于七成坏劫,不再还来此世。诸比丘!世界为坏劫之时,实行于极光净天,

105 世界为成劫之时,则生于空虚之梵天宫。诸比丘!于是,实为梵、大梵、胜者、无

能胜者、普见者、自在者。复次,诸比丘!为三十六次之帝释天,为数百回之转轮

王,为正法者、法王、四边之征服者、善治国者、七宝具足者,彼更有千子,皆是

勇健、雄迈、破敌者。彼以无杖、无刀之法,将海边际之地征服已而住。诸比丘!

我云:彼之妙眼师即虽有如是之长寿,如是之久住,然而却不得解脱生、老、死、

愁悲忧苦恼,不得由苦解脱。其何因耶?不觉四法,不了解故,以何为四耶?

一一 诸比丘!即圣戒之不觉、不了解,圣三摩地之不觉、不了解,圣慧之不觉、

不了解,圣解脱之不觉、不了解。诸比丘!圣戒之觉悟、了解,圣三摩地之觉悟、

了解,圣慧之觉悟、了解,圣解脱之觉悟、了解,有爱即断,有索乃尽,不再受后

有。”

106 世尊如是言,如是说已,善逝、师者又复如是云:

戒与正定慧 无上之解脱

此等诸法誉 而依瞿昙觉

如是作苦边 为般涅槃者

佛者了知法 宣示诸比丘

七 集 第七 大品 二九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三00

六十三

一 “诸比丘!当王之国境其城镇之七种资具有所完备,四食如实而得,得而不艰

难,得而不梗涩之时,诸比丘!此王之国境城镇,老有外之侵略者,敌而不能征服。

如何是城镇有七种资具完备1耶?

二 诸比丘!于此,王之国境城镇,有柱而植下深根,能往下掘而不动,是无震动。

王之国境城镇,此第一种之资具,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所完备。

三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有深且广之濠沟,王之国境城镇,此第二种之

资具,为对内部之守护,为对外部之防御,有所完备。

107 四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有高且广之交通路,王之国境城镇,此第三种

之资具,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所完备。

五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蓄有众多武器,弓及掷器。王之国境城镇,此

第四种之资具,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所完备。

六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有众多车队之止住,例如:象兵、骑兵、车兵、

弓射手、旗手、参谋、食粮部队、强王子、突入队、大龙队、勇士、胸甲兵、奴仆

子。王之国境城镇,此第五种之资具,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所完备。

七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有守门将,为贤者、智者、具虑者;拒绝未知

者,而令已知者进入。王之国境城镇,此第六种之资具,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

之防御,有所完备。

八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有高且广,又外观涂妆具足之墙。王之国境城

108 镇,此第七种之资具,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所完备。此等,是七种

城镇之资具有所完备。如何为四食如实而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耶?

九 诸比丘!于此,王之国境城镇,对内部为喜、为无怖畏、为乐,对外部为防御,

而蓄众多之草、木、水。

一0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对内部为喜、为无怖畏、为乐,对外部为防

御,而蓄众多之米、麦。

一一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对内部为守护、无怖畏、为乐,对外部为防

御,而蓄众多之胡麻、黍、豆、谷物。

一二 诸比丘!复次,王之国境城镇,对内部为喜、无怖畏、为乐,对外部为防御,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0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三0二

而蓄有众多之药品,即:熟酥、生酥、油、蜜、糖霜、盐。此等之四种食,亦如实

而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

诸比丘!王之国境城镇,此等七种之资具有所完备,此等四食如实而得,得而

不艰难,得而不梗涩故,诸比丘!此王之国境城镇,若有外之侵略者,敌不能有所

征服。诸比丘!如是,圣弟子成就七种正法,又,四静虑增上心、现法乐住如实而

109 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故,诸比丘!此圣弟子,谓魔不能破,波旬不能破。

如何是成就七种之正法耶?

一三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柱而植下

深根,往下掘而不动、不震动。诸比丘!如是圣弟子,有信而信如来之菩提,如是

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觉者、世尊。诸比丘!有信柱之圣弟子,断不善,修善,断有罪,修无罪,自保清

净,此乃成就第一之正法。

一四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深且广之

濠沟。诸比丘!如是圣弟子,有惭而惭于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惭于行恶、不

善之诸法。诸比丘!有惭濠沟之圣弟子断不善,修善,断有罪,修无罪,自保清净,

此乃成就第二之正法。

一五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高且广之

交通路。诸比丘!如是圣弟子,有愧而愧于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愧于行恶、

110 不善之诸法。诸比丘!有愧交通路之圣弟子断不善,修善,断有罪,修无罪,自保

清净,此乃成就第三之正法。

一六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蓄有众多之

武器。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为多闻,持有所闻,积集所闻,为初善、中善、后善之

法,宣示有义、有文、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彼多闻而持有如是诸法,以语熟练,

以意思惟,以见善通达。诸比丘!持有闻武器之圣弟子断不善,修善,断有罪,修

无罪,自保清净,此乃成就第四之正法。

一七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众多军队

之止住,譬如:象兵、骑兵、车兵、弓射手、旗手、参谋、食粮部队、强王子、突

入队、大龙队、勇士、胸甲兵、奴仆子。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为断不善之诸法,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0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三0四

为圆满具足诸善法,启发精进而住,努力勇猛,负荷善法而不舍。诸比丘!有精进

车众之圣弟子断不善,修善,断有罪,修无罪,自保清净,此乃或就第五之正法。

一八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是贤者、智

111 者、具虑者;拒绝未知者,而令已知者进入。诸比丘!如是圣弟子具足念慧,忆念、

随念久往以前之所住,久往以前之所说。诸比丘!有念门锈之圣弟子断不善,修善,

断有罪,修无罪,自保清净,此乃成就第六之正法。

一九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为对内部之守护、对外部之防御,有高且广,

又外观涂妆具足之墙。诸比丘!如是圣弟子具慧,圣能决择,正导苦尽,成就通达

生灭之慧。诸比丘!有慧之外观涂妆具足之圣弟子断不善,修善,断有罪,修无罪,

自保清净,此乃成就第七之正法。

有成就此等七种之正法、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乐住者,如何如实而得,得而

不艰难,得而不梗涩耶?

二0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对内部为喜、无怖畏、为乐、对外部之防御而

蓄有众多之草、木、水。诸比丘!如是圣弟子自为喜、无怖畏、为乐、为入涅槃,

离诸欲,离诸不善法,具足有寻、有伺、自离而生喜、乐之初静虑而住。

112 二一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对内部为喜、无怖畏、为乐,为对外部之防御,

有蓄众多之米、麦。诸比丘!如是圣弟子自为喜、无怖畏、为乐、为入涅槃,寻、

伺寂静故,具足内之等净,心之一趣,无寻、无伺,由定而生喜、乐之第二静虑而

住。

二二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对内部为喜、无怖畏、为乐、对外部之防御,

蓄有众多之胡麻、黍、豆、谷物。诸比丘!如是圣弟子自为喜、无怖畏、为乐、为

入涅槃,离喜贪故,舍而住,为正念正知,身受乐,具足圣者宣说于舍、念、乐住

之第三静虑而住。

二三 诸比丘!譬如王之国境城镇,对内部为喜、无怖畏、为乐、对外部之防御,

蓄有众多之药品,即:熟酥、生酥、油、蜜、糖霜、盐。诸比丘!如是圣弟子自为

喜、无怖畏、为乐、为入涅槃,为断乐故,为断苦故,已先灭喜、忧故,具足不苦

不乐、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而住。

此等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乐住者,如实而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0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三0六

113 诸比丘!圣弟子成就此等七正法;又,此等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乐住者,如

实而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故,诸比丘!此圣弟子,谓魔不能破,波旬不能

破。”

注1 于原本有suparikkhittam依暹罗本读为suparikkhata。

六十四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应请……乃至……是世间之无上福田。以何为七

耶?

二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知法、知义、知自已、知量、知时、知众会,及知补特

伽罗之胜劣。诸比丘!以何为比丘知法耶?

三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知法,即:契经、应颂、记说、讽颂、无问自说、如是说、

本生、未曾有法、吠陀罗。诸比丘!若比丘不知法,即:契经、应颂……未曾有法、

吠陀罗,则不可称之为知法。诸比丘!若比丘知法,即:契经、应颂……未曾有法、

吠陀罗故,则可称为知法。如是乃为知法。以何为知义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知诸所说义:是此所说之义,是彼所说之义。诸比丘!若

比丘不知‘是此所说义,是为彼所说之义’之各各所说义,则不可称之为知义。诸

114 比丘!若比丘知‘是此所说之义,是彼所说义’之各各所说义,可称为知义。如是

为知法、知义。以何为知我耶?

五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知自己:我唯有依据信、戒、闻、舍、慧、辨才。诸比丘!

若比丘不知自己‘我唯有依据信、戒、闻、舍、慧、辨才’,则不可称之为知我。诸

比丘!若比丘知自己‘我唯有依据信、戒、闻、舍、慧、辨才,’故可称为知我。

如是为知法、知表、知我。以何为知量耶?

六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受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时,知量。诸比丘!若

比丘于受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时不知量,则不可称为知量。诸比丘!若于

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而知量,故称为知量。如是为知法、知义、知我、知

量。以何为知时耶?

七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知时:是为说示之时,是为质问之时,是为修习之时,是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0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三0八

为宴默之时。若比丘不知‘是为说示之时,是为质问之时,是为修习之时,是为宴

默之时’,则不可称为知时。诸比丘!比丘若知‘是为说示之时,是为质问之时,是

为修习之时,是为宴默之时’,故称为知时。如是为知法、知义、知我、知量、知时。

以何为知众会耶?

八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知众会:是刹帝利之众会、婆罗门之众会、居士之众会、

沙门之众会:于其处应如是参礼、如是立、如是坐、如是说、如是默。诸比丘!若

115 比丘不知‘是刹帝利之众会、婆罗门之众会、居士之众会、沙门之众会;于其处应

如是参礼、如是立、如是坐、如是说、如是默’,则不可称为知众会。诸比丘!若比

丘知‘是刹帝利之众会、婆罗门之众会、居士之众会、沙门之众会;于其处应如是

参礼、如是立、如是坐、如是说、如是默’,故称之为知众会。如是为知法、知义、

知我、知量、知时、知众会。以何为知补特伽罗之胜劣耶?

九 诸比丘!于此有之比丘知二种之补特伽罗,所谓二种之补特伽罗,即:一者欲

见圣,一者不欲见圣。不欲见圣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诃毁;欲见圣

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称赞。二种之补特伽罗,有欲见圣,一者欲闻

正法,一者非欲闻正法。非欲闻正法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故,乃应予诃毁;欲闻

正法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称赞。二种之补特伽罗,有欲闻正法;一

者热心闻法,一者不热心闻法。不热心闻法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诃

毁;热心闻法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称赞。二种之补特伽罗,是热

116 心闻法;一者闻法已而受持,一者闻法已而不受持。闻法已不受持之补特伽罗,彼

以如是之故,乃应予诃毁;闻法已而受持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称赞。

二种之补特伽罗,闻法已而受持,一者坚持观察诸法之义,一者坚持不观察诸法之

义。坚持不观察诸法义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诃毁;坚持观察诸法义

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称赞。二种之补特伽罗坚持观察诸法之义,一

者知表已、知法已而得法随法;一者知义已、知法已而不得法随法。知义已、知法

已而不得法随法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诃毁;知义已、知法已而得法

随法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称赞。二种之补特伽罗,知义已、知法已

而得法随法,一者为得自己之利,不为他人之利;一者为得自己之利以及他人之利。

为得自己之利,不为他人利之补特伽罗,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诃毁;为得自己之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0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一0

利以及他人利之补特伽罗者,彼以如是之故,乃应予称赞。诸比丘!如是比丘,如

为补特伽罗之胜劣。

117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应请……乃至……是世间之无上福田。”

六十五

一 “诸比丘!忉利天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叶枯萎之时,诸比丘!尔时,忉利

天众心生喜悦,今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有叶枯萎,不久又将接连生出七叶。诸

比丘!忉利天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有七叶之时,诸比丘!尔时,忉利天众者

心生喜悦,今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已有七叶,不久又将接连生出花、叶之枝。诸

比丘!忉利天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生出花、叶之枝时,诸比丘!尔时,忉利天

众心生喜悦,今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生出花、叶之枝,不久,又将接连生出有蕾。

诸比丘!忉利天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有蕾之时,诸比丘!尔时,忉利天众者心

生喜悦,今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有蕾不久,又将接连开蕾。诸比丘!忉利天之波

118 利阇多伽、拘犕陀罗开蕾之时,诸比丘!尔时,忉利天众心生喜悦,今波利阇多伽、

拘犕陀罗开蕾,不久又将接连有花。诸比丘!忉利天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有花

之时,诸比丘!尔时,忉利天众心生喜悦,今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有花不久,又

将接连花朵开满。诸比丘!忉利天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花朵开满之时,诸比丘!

心生喜悦之忉利天众于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之根本,天四月之间,得五妙欲,具

备而供奉。诸比丘!复次,五百由旬,花满开之波利阁多伽、拘犕陀罗依普光而偏

满,风送百由旬之香,此乃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之威力。

二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从家出家于非家而思惟之时,诸比丘!尔时,圣弟子如

忉利天叶枯萎之波利阁多伽、拘犕陀罗。诸比丘!圣弟子剃除须发,著坏色衣,从

家出家于非家之时,诸比丘!尔时,圣弟子如忉利天有七叶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

罗。诸比丘!圣弟子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之时,诸比丘!尔时,圣弟

子如忉利天生出花、叶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诸比丘!圣弟子于寻、伺寂静故

……乃至……具足第二静虑而住之时,诸比丘!尔时,圣弟子如忉利天有蕾之波利

119 阇多伽、拘犕陀罗。诸比丘!圣弟子于离喜贪故……乃至……具足第三静虑而住之

时,诸比丘!尔时,圣弟子如忉利天开出有蕾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诸比丘!

圣弟子于断乐故……乃至……具足第四静虑而住之时,诸比丘!尔时,圣弟子如忉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一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一二

利天拥有花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诸比丘!圣弟子自漏尽……乃至……作证具

足而住之时,诸比丘!尔时,圣弟子如忉利天花架开满之波利阇多伽、拘犕陀罗,

诸比丘!尔时,地居天众出声,为某长老同住之某长老自某街或某村,从家出家于

非家,自漏尽……乃至……作证具足而住。闻地居天众之声已而四大王天众……忉

利天众……夜摩天众……睹史多天众……化乐天众……他化自在天众……梵众天众

出声,为某长老同住之某长老自某街或某村,从家出家于非家,自漏尽,无漏之心

120 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而自了知、作证、具足而住。如是,声于瞬间达到梵天乃

止。此乃漏尽比丘之威力。”

六十六

一 尔时,独自宴坐之具寿舍利弗,于心中起如是思惟:“比丘何以应恭敬、尊重、

依止而住,且当断不善而修善耶?尔时,具寿舍利弗如是思惟:“比丘应恭敬、尊重、

依止其师而住,且当断不善而修善。比丘应[恭敬……]其法……比丘者应[恭敬

……]僧伽……比丘[应恭敬……]其学……比丘[应恭敬……]三摩地……比丘

[应恭敬……]不放逸……比丘应恭敬、尊重、依止承迎而住,且当断不善而修善。”

尔时,舍利弗如是思惟:“我于此等诸法是清净、洁白,即我诣世尊之前而告此等诸

法,如是我于此等诸法应为清净,又可称为清净。譬如丈夫欲得清净、洁白之金饰,

彼应如是思惟:“我此金饰是清净、洁白,即我应去铁匠处展示此金饰,如是我当托

此铁匠使金饰清洁,又可称为清净。如是我于此等诸法是清净、洁白,即我诣世尊

121 座前而告此等诸法,如是我于此等诸法应为清净,又可称为清净。”尔时,具寿舍利

弗不久即自宴坐而起,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

舍利弗[向世尊]如是言:

二 “大德!我在此独自宴坐,于心中起如是思惟:‘比丘何以应恭敬、尊重、依止

而住,且当断不善而修善耶?’大德!尔时我如是思惟:‘比丘应恭敬、尊重、依

止其师而住,且当断不善而修善。比丘[应恭敬……]其法……比丘[应恭敬……]

僧伽……比丘[应恭敬……]其学……比丘[应恭敬……]三摩地……比丘[应恭

敬……]不放逸……比丘应恭敬、尊重、依止承迎而住,且当断不善而修善。’大

德!尔时我如是思惟:‘于我于此等诸法是清净、洁白,我诣世尊座前告此等诸法,

如是我于此等诸法应为清净,又可称为清净。譬如丈夫欲得清净、洁白之金饰,彼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一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一四

应如是思惟:“我此之金饰是清净、洁白,即我应去铁匠处展示此金饰,如是我当托

此铁匠使金饰清净,又可称为清净。如是我于此等诸法是清净、洁白,即我诣世尊

座前告此等诸法,如是我于此等诸法应为清净,又可称为清净。’”

122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比丘应恭敬、尊重,依止其师而住,且当断不善而

修善。舍利弗!比丘[应恭敬……]其法……舍利弗!比丘[应恭敬……]僧伽……

舍利弗!比丘[应恭敬……]其学……舍利弗!比丘[应恭敬……]三摩地……舍

利弗!比丘[应恭敬……]不放逸……舍利弗!比丘应恭敬、尊重、依止承迎而住,

且当断不善而修善。”如是闻之具寿舍利弗向世尊如是言:

三 “大德!我依世尊之所略说,而如是广知此义。大德!彼之比丘,实谓不尊重其

师,而当可尊重其法者,无有是处。大德!任何不尊重其师之比丘,彼亦不尊重其

法。大德!实谓不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之彼比丘,当可尊重僧伽者,无有是处。

大德!任何不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之比丘,彼亦不尊重僧伽。大德!实谓不尊重

其师、不尊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之彼比丘,当可尊重其学者,无有是处。大德!任

何不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之比丘,彼亦不尊重其学。大德!实谓不

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不尊重其学之比丘,当可尊重三摩地者,无

有是处。大德!任何不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不尊重其学之比丘,

123 彼亦不尊重三摩地。大德!实谓不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不尊重其

学、不尊重三摩地之比丘,当可尊重不放逸者,无有是处。大德!任何不尊重其师、

不尊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不尊重其学、不尊重三摩地之比丘,彼亦不尊重不放逸。

大德!实谓不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不尊重其学、不尊重三摩地,

不尊重不放逸之比丘,当可尊重承迎者,无有是处。大德!任何不尊重其师、不尊

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不尊重其学、不尊重三摩地、不尊重不放逸之比丘,彼亦不

尊重承迎。

大德!实谓尊重其师之比丘,可不尊重其法者,无有是处。大德!任何尊重其

师之比丘,彼亦尊重其法。大德!实谓尊重其师、尊重其法之比丘,可不尊重僧伽

者,无有是处。大德!任何尊重其师、尊重其法之比丘,[彼]亦尊重僧伽。大德!

实谓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僧伽者之比丘,可不尊重其学者,无有是处。大德!

任何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僧伽之比丘,彼亦尊重其学。大德!实谓尊重其师、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一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一六

尊重其法、尊重僧伽、尊重其学之比丘,可不尊重三摩地者,无有是处。大德!任

何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僧伽、尊重其学之比丘,彼亦尊重三摩地。大德!实

124 谓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僧伽、尊重其学、尊重三摩地之比丘,可不尊重不放

逸者,无有是处。大德!任何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僧伽、尊重其学、尊重三

摩地之比丘,彼亦尊重不放逸。大德!实谓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僧伽、尊重

其学、尊重三摩地、尊重不放逸之比丘,可不尊重承迎者,无有是处。大德!任何

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僧伽、尊重其学、尊重三摩地、尊重不放逸之比丘,彼

亦尊重承迎。大德!我依世尊之所略说,而如是广知此义。”

四 “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舍利弗!汝依我之所略说,而如是广知此义。舍

利弗!实谓不尊重其师之比丘,当可尊重其法者,无有是处。舍利弗!任何不尊重

其师之比丘,彼亦不尊重其法……舍利弗!实谓不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不

尊重僧伽……不尊重其学……不尊重三摩地……不尊重不放逸之比丘当可尊重承迎

者,无有是处。舍利弗!任何不尊重其师、不尊重其法、不尊重僧伽、不尊重其学、

不尊重三摩地,不尊重不放逸之比丘,彼亦不尊重承迎。

舍利弗!实谓尊重其师之比丘,当可不尊重其法者,无有是处。舍利弗!任何

125 尊重其师之比丘,彼亦尊重其法……舍利弗!实谓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

僧伽……尊重其学……尊重三摩地……尊重不放逸之比丘,当可不尊重承迎者,无

有是处。舍利弗!任何尊重其师、尊重其法、尊重僧伽、尊重其学、尊重三摩地、

尊重不放逸之比丘,[彼]亦尊重承迎。舍利弗!依我之所略说,而可如是广见此义。”

六十七

一 “诸比丘!对于不行修习而住之比丘,呜呼!实则希于‘我心由诸漏而解脱!’。

即使生如是之希望,然而彼心决不取于由诸漏而解脱,其故如何耶?彼当答:‘不

熟习故。’何为不熟习之故耶?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

支、八支圣道[之不熟习]。诸比丘!譬如有八或十或十二鸡卵,彼等依鸡不能正当

126 以翼孵卵,不能正当加温,不能正当薰[鸡香]。其鸡,呜呼! ‘我之雏鸡实依足、

爪、鸡冠或口嘴而破卵壳已,能安全出生!’。即生如是希望,然而彼等雏鸡依足、

爪、鸡冠或口嘴而破卵壳已,却不能安全生出,其故如何耶?诸比丘!因于鸡彼等

之卵不能正当以翼孵卵,不能正当加温,不能正当薰[鸡香]之故。诸比丘!如是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一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一八

对于不行修习而住之比丘,呜呼!实则希于‘我心由诸漏而解脱!’。即生如是希望,

然而彼心不取由诸漏而解脱,其故如何耶?对彼应答:‘不熟习之故。’何为不熟

习之故耶?即:四念处……乃至……八支圣道[之不熟习]。

二 诸比丘!对于行修习而住之比丘,呜呼!实则不希于‘我心由诸漏而解脱!’

即不生如是希望,然而彼心由诸漏解脱,其故如何耶?对彼当答:‘熟习之故。’

何为熟习耶?即:四念处……乃至……八支圣道[之熟习]。诸比丘!譬如有八或十

或十二鸡卵,彼等依鸡能正当以翼孵卵,能正当加温,能正当薰[鸡香],其鸡不希,

‘呜呼!我之雏鸡实依足、爪、鸡冠或口嘴而破卵壳已,能安全地出生!’即不生

如是之希望,然而彼等雏鸡依足、爪、鸡冠或口嘴而破卵壳已、应能安全出生,其

何故耶?诸比丘!因于鸡彼等之卵能正当以翼孵卵,能正当加温,能正当薰[鸡香]

127 之故。诸比丘!如是对于行修习而住之比丘,呜呼!实则不希‘我心由诸漏而解脱!’

即不生如是之希望,然而彼心不取由诸漏而解脱,其故如何耶?彼当答:‘熟习之

故。’何为熟习耶?即:四念处……乃至……八支圣道[之熟习]。

三 诸比丘!譬如石匠或石匠弟子之手斧把柄,可见手指痕迹,可见姆指痕迹,然

而对彼则不可如是思惟:‘今日我之手斧把柄之减损如此,昨日是如此,将来是如

此。’然而于已减损之时,有已减损1之思惟。诸比丘!如是对于行修习而住之比

丘,‘今日我漏已尽唯有如此,昨日唯有如此,明日唯有如此’,不作任何如是思惟,

然而于已尽之时,有已尽之思惟。诸比丘!譬如以藤蔓之绳索缠缚海船六个月期间,

于水上漂浮,冬季漂著于陆上,绳结为风与日所曝晒,彼等为带雨之云所浸湿,容

易柔软而腐败。诸比丘!对于如是行修习而住之比丘,诸结容易寂静,腐败。”

注1 原本有khinante'va依暹罗本读为khinan tv eva。

128 六十八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众多之比丘僧伽俱于憍萨罗行乞,世尊进入大道,见

某处之大火蕴烧著、燃烧、烧毁而灭,见已,穿越道路,于大树之根处敷座而坐,

坐已,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汝等是否见此大火蕴烧著、燃烧、烧毁而灭?”“唯

然。大德!”“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抱著此大火蕴烧著、燃烧、烧热而坐或卧,与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一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二0

抱著拥有温柔手足之刹帝利少女,或婆罗门少女,或居士少女而坐或卧,何者好耶?”

“大德!抱著拥有温柔手足之刹帝利少女,或婆罗门少女,或居士少女而坐或卧较

好。大德!抱著此大火蕴烧著、燃烧、烧热而坐或卧者是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为恶性,为不净,为招其他

惊讶之行,隐覆所作,非沙门而称为沙门,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败,漏

泄,有等于尘芥,则抱此大火蕴烧著,燃烧,烧热而坐或卧者较好,其何故耶?

129 诸比丘!其因故,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

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性,为不净,为招其他

惊讶之行……乃至……等于尘芥,而怀抱拥有温柔手足之刹帝利少女,或婆罗门少

女,或居士少女而坐或卧,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

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二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丈夫,欲以强韧之发索卷起两胫而摩擦,乃切外

皮,切外皮已而切内皮,切内皮已而切肉,切肉已而切筋,切筋已而切骨,切骨已

而压骨髓方止,与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问讯自己而喜,何

者好耶?”“大德!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问讯自己而喜为

好。大德!有力之丈夫,欲以强韧之发索……乃至……压骨髓方止者为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乃至……有等于尘芥,有

力之丈夫,欲以强纫之发索卷起两胫……乃至……压骨髓方止者为好。其故如何耶?

诸比丘!其因故,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其缘故,于身坏死后,当不

130 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乃至……等于尘芥者,

可是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自问讯而乐者,诸比丘!对彼长

时间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三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丈夫,以油滑、锐刀凿胸,与刹帝利之长者或婆

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合掌自己令乐,何者较好耶?”“大德!刹帝利之长者、

婆罗门之长者、居士之长者,合掌自己令乐较好。大德!有力之丈夫,以油滑、锐

刀击胸者苦也。”

“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乃至……有等于尘芥者,

有力之丈夫,以油滑、锐刀击胸者好,其何故耶?其因故,诸比丘!彼至死,或当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二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二二

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质……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刹帝利之长者或婆

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合掌自己令乐者,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

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四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板卷身,与受

131 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衣,何者较好耶?”“大德!受

用刹帝利之长者或……乃至……信施之衣较好。大德!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

烧、烧热之铁板卷身者是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乃至……有等于尘芥者,

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毁之铁板卷身者好,其故如何耶?其因故,诸比

丘!彼至死,或当受与苦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

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受用刹帝

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衣者,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

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五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钉,开口已将

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丸插入口中,烧彼之唇、亦烧口、亦烧舌、亦烧咽喉

132 、亦烧胃、亦通过肠或肠间膜而从[身体之]下部出,与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

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食,何者较好耶?”“大德!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

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食者较好。大德!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

热之铁钉,开口已将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丸插入口中,是烧彼之唇,亦烧

口,亦烧舌……乃至……从[身体之]下部出者是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乃至……有等于尘芥者,

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钉,开口已,将热著、烧著、燃烧、烧热

之铁丸插入口中,是烧彼之唇……乃至……从[身体之]下部出者是好,其故如何

耶?其因故,诸比丘!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

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质……乃至……

等于尘芥者,可是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食者,诸

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七 集第七 大品三二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二四

人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人捉头、或捕肩,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

133 铁床,或令坐于铁床,或令卧,与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

信施之床,何者较好耶?”“大德!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

信施之床是好,大德!有力之人捉头,或捕肩……乃至……令卧者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乃至……有等于尘芥者,有力之人捉头……乃至……令

卧者是好,其故如何耶?诸比丘!其因故,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缘

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

为恶性……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

长者信施之床者,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

恶趣、险难、地狱。

七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人捉住足之上部,头之下部,投入热著、烧著、

燃烧、烧热之铁锅中,彼于是起泡沫而煮沸,一度上行,亦一度下行,亦一度横行,

134 与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房,何者较好耶?”“大

德!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房较好。大德!有力之

人捉住足之上部,头之下部,投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锅中,彼于是起泡

沫而煮沸,一度上行,亦一度下行,亦一度横行者是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为恶质……乃至……等于尘

芥者,有力之人捉住足之上部,头之下部……乃至……亦一度横行者好,其故如何

耶?诸比丘!其因故,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

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性……乃至……

等于尘芥者,可是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房者,诸

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恶处、恶趣、险难、地狱。诸

比丘!是故应如是学。

对于我等所受用之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因汝所作当有被等之称赞、

大果、大赞叹。又此之出家者对于我等当有果,不坏之结果。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八 诸比丘!或因观察自利者,实则完成不放逸。诸比丘!或因观察他利者,实则

135 完成不放逸。诸比丘!或因观察两利者,实则完成不放逸。世尊如是宣说,说此记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二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二六

说之时,六十[位]比丘众从口吐出热血,六十[位]比丘众拒绝是学而退转于劣。

“难作,世尊!难作,世尊!”然而,六十[位]比丘不取著,心从诸漏解悦。

六十九

一 “诸比丘!昔时有名称为妙眼,远离诸欲之外道师。诸比丘!而妙眼师有数百位

之弟子,妙眼师对诸弟子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诸比丘!对于妙眼师所宣示梵世同

伴者之法,心不寂静者,于身坏死后,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诸比丘!对

于妙眼师所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心寂静者,于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二 诸比丘!昔时有位称为牟犁破群那之师……称为阿罗那之师……称为瞿陀梨之

师……称为害提婆罗之师……称为储提摩丽之师……称为阿罗迦,于诸欲离贪之外

道师。诸比丘!阿罗迦有数百位弟子,阿罗迦师对诸弟子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诸

136 比丘!凡对阿罗迦师所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心不寂静者,于身坏死后,生于恶处、

恶越、险难、地狱。诸比丘!凡对阿罗迦师所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心寂静者,于

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三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对于有此等数百之眷属、弟子僧伽,于诸欲离贪之七外

道诸师,有恶心,若加以呵责、诽谤,则彼当生多非福耶?”“唯然。大德!”

“诸比丘!对于有此等数百之眷属、弟子僧伽,于诸欲离贪之七外道诸师,有恶

心,若加以呵责、诽骂,则彼当生多之非福,对于一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有恶心,

若加以呵责、诽骂,则彼以是故当生更多非福。是故如何耶?诸比丘!我于此[佛

教]之外,于同梵行者之中,如是忍,不语如是语。其故,诸比丘!当如是学,于

同梵行者之中,不可有诸恶心。

诸比丘!汝等当如是学。”

七十

一 “诸比丘!昔时有称为阿罗迦,远离诸欲之外道师。诸比丘!阿罗迦师有数百之

诸弟子。阿罗迦师对弟子众宣示如是法。

二 ‘婆罗门!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作善,

137 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草上之露滴,于太阳升起之时,迅速消逝,

无有长住。婆罗门!如露滴,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

慧而应悟,应作善,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天降巨大之雨时,于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二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二八

水中之水泡迅速消逝,无有长住。婆罗门!如水泡,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

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作善,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水

中之筏,迅速消逝,无有永住。婆罗门!如水中之筏,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

是一时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从山而出之远流,急流而夹略之河,其

瞬时亦无停止,其时行而转流。婆罗门!如从山而出之河,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

限,是一时……乃至……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有力之人,持舌上之痰块而

来,当容易吐出。婆罗门!如痰块,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乃至……

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投入日中热著铁瓶中之肉片,迅速消逝,无有永住。

138 婆罗门!如肉片,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一时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

门!譬如被屠杀之牛,决定被屠杀之时,即于屠杀之现前,或于死之现前举足。婆

罗门!如牛之屠杀,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

应善作,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也。’

三 诸比丘!尔时,人人之寿量有六万岁,而得婚嫁之少女为五百岁。诸比丘!尔

时,人人唯有六病,即:寒、热、饥、渴、粪、尿。诸比丘!即彼阿罗迦师如是之

长寿,如是长住,于如是少病人中,向诸弟子宣示如是法:‘婆罗门!人之生命微

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善作,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

诸比丘!今正语者当如是语,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

应悟,应作善,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诸比丘!今长生者,彼为百岁前后。诸

比丘!又生百岁之间者,生三百季节之间,即:百冬季、百春季、百夏季。诸比丘!

139 又生三百季节之间者,生千二百月之间,即:冬之四百月、春之四百月、夏之四百

月。诸比丘!又生千二百月之间者,生二千四百个半月之间,即:冬之八百个半月、

春之八百个半月、夏之八百个半月。诸比丘!又生二十四百个半月之间者,生三万

六千夜之间,即:冬之一万二千夜:春之一万二千夜、夏之一万二千夜。诸比丘!

又生三万六千夜之间者,食七万二千之食,食母乳、食障碍,即:冬之二万四千食、

春之二万四千食、夏之二万四千食。此中,此等为食障碍,怒而不食食,苦而不食

食,病而不食食,布萨而不食食,不得而不食食。诸比丘!以上我有百岁之寿,数

人寿,亦数寿量,亦数季节,亦数年,亦数月,亦数半月,亦数夜,亦数日夜,亦

数食,亦数食障碍。

七 集 第七 大品 三二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三0

四 诸比丘!哀愍故,望弟子众之利益,为师当依哀愍而作者,我已作。诸比丘!

此等为树之根本,此等为空闲处。诸比丘!静虑!勿放逸,勿后有追侮,比为我等

之教。”

140 摄句:

惭、太阳、城、其譬喻、知法、波利阇多伽

恭敬、修习、大火蕴以及因妙眼与阿罗迦师

第八 律品

七十一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以何为七耶?

二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具戒而护波罗提木叉律仪行、具足行、

亲近、见怖畏于微细之罪。受学学处,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乐住如实得,得而不

艰难,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而自知、作证,

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

七十二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以何为七耶?

二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又彼之两波罗提木叉者随经,亦随附属

分而能广熟习,善分别,善转,善决定,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乐住如实得,得而

141 不艰难,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而自知,作

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

七十三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以何为七耶?

二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而住律不动1,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

乐住如实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

于现法而自知,作证,具足而住。

七 集 第八 律品 三三一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三二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

注1 原本虽为asamhira依暹罗本改为asamhiro。

七十四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以何为七耶?

二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随念种种宿住,即:一生、二生……乃

至……具备状貌与处所,随念种种宿住,以超越人清净之天眼……因应有情之业,

而知行,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而自知,作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

142 七十五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为光耀。以何为七耶?

二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具戒……受学学处,四静虑之……乃至

……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而……乃至……作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为光耀。”

七十六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以何为七耶?

二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为于彼之两波罗提木叉者随经,亦随附属

分而能广熟习,善分别,善转,善决定,四静虑之……乃至……得而不梗涩,由诸

漏尽,而……乃至……作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

七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以何为七耶?

二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而住律不动,四静虑之……乃至……得

而不梗涩,由诸漏尽,而……乃至……作证,具足而住。

143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

七十八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以何为七耶?

七 集 第八 律品 三三三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三四

二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随念种种宿住,即:一生、二生……具

备状貌与处所,随念种种宿住,以超越人清净之天眼……乃至……因应有情之业而

知行,由诸漏尽,而……乃至……作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

七十九

一 尔时,具寿优波利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

优波利白世尊言:“善哉,大德!惟愿世尊为我略宣说法,我自世尊听闻其法已,独

自隐遁,炽然不放逸,不惜身命而住。”

二 “优波利!即任何之法,汝若知此等之诸法,如不能引导向厌、离贪、灭、寂静、

证智、正觉、涅槃,优波利!则是非法、非律、非师教,不必持。优波利!又,即

任何之法,汝若知此等之诸法引导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优

波利!则是法、是律、是师教,必当持。”

144 八十

一 “诸比丘!此等之七者,是再三生起诤论之止,导引寂静止诤之法。以何为七耶?

二 即现前毗奈耶应予制立、忆念毗奈耶应予制立、不痴毗奈耶应予制立、作自言

者应予制立、多人[语]者应予制立、求彼罪者应予制立、草掩者应予制立。

诸比丘!此等之七者,是再三生起诤论之止,导引寂静止诤之法。”

摄句:

四之持律者、四持律者之光耀

优波利、因止诤于第八品教为十

品所不摄品

一 “诸比丘!比丘以破坏七法。以何为七耶?

二 即:破坏有身见、破坏疑、破坏戒禁取、破坏贪、破坏嗔、破坏痴、破坏慢。

诸比丘!比丘破坏此等之七法。”

一 “诸比丘!沙门以止息七法为……婆罗门者除外……吉祥者令消灭……洗浴者

七 集 品所不摄品 三三五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三六

145 洗浴……极智者了知……圣者破敌……阿罗汉者拒绝。以何为七耶?

二 即:拒绝有身见、拒绝疑、拒绝戒禁取、拒绝贪、拒绝嗔、拒绝痴、拒绝慢。

诸比丘!阿罗汉者拒绝此等之七法。”

一 “诸比丘!此等为七不正法。以何为七耶?

二 即:无信、无惭、无愧、少闻、懈怠、失念、无慧。

诸比丘!此等为七不正法。”

一 “诸比丘!此等为七正法。以何为七耶?

二 即:有信、有惭、有愧、多闻、发勤精进、具念、具慧。

诸比丘!此等为七正法。”

一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是世间无上福

田。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眼观察无常,思惟无常。觉悟无常,常恒不

绝,以心胜解,依慧洞察而住。彼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

146 自了知,作证,其足而住。诸比丘!此乃第一之应请……是世间无上福田之补特伽

罗。

三 诸比丘!又,于此有一类补特伽罗,于眼观察无常,思惟无常,觉悟无常,常

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洞察而住。彼于非前非后,漏之永尽,以及命之永尽。诸

比丘!此乃第二之应请……是世间无上福田之补特伽罗。

四 诸比丘!又,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眼观察无常,思惟无常,觉悟无常,常

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洞察而住。彼由五顺下分结之尽,而中间般涅槃……损害

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而行色究竟。诸比丘!此乃第七之

应请……是世间无上福田之补特伽罗。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是世间无上福

田。”

一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是世间无上福田。以何为七耶?

七 集 品所不摄品 三三七

-----------------------------------------------------------------------

增支部经典四 三三八

二 诸比丘!于此有一类补特伽罗,于眼观察苦而住……于眼观察无我而住……于

眼观察尽而住……于眼观察衰而住……于眼观察离贪而住……于眼观察灭而住……

于眼观察弃而住……于耳……于鼻……于舌……于身……于意……于色……于声

……于香……于味……于所触……于诸法……于眼识……于耳识……于鼻识……于

舌识……于身识……于意识……于眼触……于耳触……于鼻触……于舌触……于身

147 触……于意触……于眼触所生之受……于耳触所生之受……于鼻触所生之受……于

舌触所生之受……于身触所生之受……于意触所生之受……于色想……于声想……

于香想……于味想……于所触想……于法想……于色思……于声思……于香思……

于味思……于所触思……于法思……于色爱……于声爱……于香爱……于味爱……

于所触爱……于法爱……于色寻……于声寻……于香寻……于味寻……于所触寻

……于法寻……于色伺……于声伺……于香伺……于味伺……于所触伺……于法伺

……于色蕴……于受蕴……于想蕴……于行蕴……于识蕴观察无常而住……观察苦

而住……观察无我而住……观察尽而住……观察衰而住……观察离贪而住……观察

灭而住……观察弃而住。”

148 一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七法。以何为七耶?

二 即:念觉支……乃至……舍觉支。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此等之七法。”

一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七法。以何为七耶?

二 即: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过患想、断想、离贪想、灭想。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此等之七法。

一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七法。以何为七耶?

二 即:不净想、死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

我想。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此等之七法。

一 “诸比丘!为贪之偏知……乃至……为究尽……为断……为尽……为衰……为

七 集 品所不摄品 三三九

-----------------------------------------------------------------------

增支部经典四 三四0

离贪……为灭……为舍……为弃……当修此等之七法。

二 [为]嗔之[了知]……痴之……忿之……恨之……覆之……恼之……嫉之

悭之……诳之……谄之……傲之……愤激之……慢之……增上慢之……憍之……放

逸之……为[嗔]之偏知……为究尽……为断……为尽……为衰……为离贪……为

灭……为舍……为嗔之弃,当修此等之七法。

149 世尊如是说,彼等诸比丘,闻世尊之所说,皆大欢喜。

返回顶部